22
2019
04

为什么会有“半年可见”“三天可见”等限制性隐私设置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已经习惯在微信、微博上展示生活动态,分享观点心情。而最近,微博又继微信推出“半年可见”“三天可见”后,也增加了仅显示最近半年的选项。

    对于朋友在社交平台上添加的隐私设置,我们在刚发现时未免会感到沮丧或是不安,这就好像是一个往日无话不谈的朋友突然要与我们划清界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部分开放社交平台了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限制自己生活平台展示,是出于什么心理?

22
2019
04

斯里兰卡发生恐怖袭击,旅游游客安全丢失保证

    马上就是五一小长假,不知道多少人跟小编一样计划着自己的旅行,就在昨天旅游印度洋美丽岛国斯里兰卡,遭到了恐怖袭击,一天之内有8个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发生爆炸袭击,现已造成215人死亡,超过450人受伤,这条数据还在进一步核实,据法新社等外媒报道,斯里兰卡官方早在4月上旬就收到了来自印度情报部门的情报预警,但依然未能成功阻止这场伤亡惨重的恐怖袭击。

    为什么斯里兰卡提前收到情报预警仍未成功阻止恐袭?斯里兰卡还是安全的国家和旅行目的地吗?

19
2019
04

时光,一条不能后退的路

        醉风的季节过了,在岁月的轮回里,还会再来,但却没了最初的模样。往事,也许只是用来怀念的,正如青春,也许只是用来祭奠的。有太多的不期而遇,就会有太多的未约而别。时光,不会偏袒,它没有思想,有的只是冷漠,抑或无情。所以,在时光的路上,不要迷恋太多,更不应停下赏景,否则,在未来的路上,它会淋漓尽致地为我们展示什么是苦楚。


    在时光的路上,我们只是沧海一粟的水滴,随着人潮人海的荒流,一路向前而去,纵使天门中断,时光倒流,也终究难免水滴石穿,辗转向前,奔向死亡的终点。看尽了西风凋碧树,望断了迷茫天涯路。人生终有太多遗憾,我们追悔莫及,终有太多情缘,我们遥不可及,更有太多绝望,我们始料未及。只好将记忆的粉末轻描淡写,写在沿途的雨花石上。

19
2019
04

行动起来才能看到未来

    天刚蒙蒙亮,我就在客厅椅子上醒来,整晚反反复复愣是没睡着。闷热的天气,客厅的吊扇还“嗡嗡嗡”的转着,我从椅子上起身,在灰暗的空间里摸索控制吊扇的开关,随手将它关掉了。吹了一整晚的风,现在倒有点冷,我提了下盖在身上的外套,我不喜欢睡在床上,虽然客厅的椅子并不舒服,也根本就不够大,睡觉都是屈伸着脚的,这椅子太短了,不过我喜欢客厅里的宽敞自由。在房间里面只有一个小风扇,而且不喜欢躺在床上,只要一关了灯我就会害怕,不关灯又睡不着,所以才想着要在客厅里睡的,我想这以后,我可能都在在外面度过这漫漫长夜了。

18
2019
04

爱情是两个人从反思到幸福的样子

  在人类的诸多情感之中,爱情是非常特殊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坠入爱河时的感受是多么浓烈,更是因为爱情所激发的困惑如此之多:这是爱的感觉吗?我们的爱能长久吗?爱的来源究竟是什么?

精神分析家马丁·伯格曼在《论爱与它的敌人》中,简述了弗洛伊德对爱的来源的理解,他将成年人的爱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分析式的爱(analytic):

  拥有这种爱的人,是将他们从早期的爱的客体上,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关系进行精炼,保持在他们自身的精神结构之中。这些早期的爱的客体可能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照顾者。所以,在以后的情感互动中,他们寻找的对象都可以被视为对过去的客体的一种“替代”。

18
2019
04

你可知何为幸福?

  所谓不幸福,就是欲望永远比需求多。所谓幸福,就是欲望比需求少。想要幸福,就要把向外看的眼睛,转向自己。一室两人三餐四季,平淡而又真实,这是很多人理想中的生活。幸福没有标准定义,却也是一种能力。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最受欢迎的课程,不是讲赚钱的,而是TalBen Shahar博士的《幸福课》。

  这个课试图解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Shahar博士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何谓幸福?是一种快乐、满足、或积极的体验,是一种能体会到生活是美好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感觉。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不同,同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样,可是TalBen Shahar博士认为,获得幸福快乐的路径大同小异。“幸福课”不提供任何新的知识, 只教人看待自己的角度。不是要追求“如何幸福”,而是“如何更幸福”——改变对待自己的方式,这就是让你更加幸福的秘籍。《当幸福来敲门》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There is no “Y” (you)in happiness, there is “I”(幸福,在于我们自己)。

17
2019
04

“黑洞”的样子

    “终于看到黑洞的样子了”这句话听着没什么问题,但是严格意义上说,黑洞是无法被看见的。前段时间,黑洞的照片被疯狂的传播,很多人认为这就是黑洞的样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次“冲洗”出黑洞照片的整个跨国性项目,它的完整名称叫做——the Event Horizon Telescope(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这里的“视界”翻译自horizon,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平线”。

    要知道,我们人类平常在这个世界上观看任何事物其实都需要horizon(视界或者地平线)的,也就是需要有一条遥远的模糊的边界。这条边界比我们想象得更重要,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定位、定向的框架,我们其实是无法观看或者理解我们眼前所呈现的图像的。

17
2019
04

筷子是连缀“汉文化圈”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勺子作为饮食工具比筷子出现更早也更为重要,然而,尽管有“匕箸”并用,后来却是筷子取代勺子,成了汉族饮食文化的象征,这是为什么?除了从汤中取小块食物时筷子比勺子便捷,吃长长的面条时筷子比勺子方便等具体原因之外,还有什么更深远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筷子”真是很有趣的东西。过去在讨论“汉族文化”和“非汉族文化”的一些论著中,学者曾经把使用还是不使用筷子进食,作为中国内部“汉”与“非汉”族群的区分;在讨论“中”与“外”的文化交通与联系的论著中,同样也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之外受到汉文化影响的韩国、日本、越南,使用筷子又恰恰和“汉字文化圈”重叠,于是,筷子又成了受汉文化影响的“东亚”的文化象征。换句话说,在中国之“内”,筷子曾经是区分“汉”与“非汉”的标志,在中国之“外”,筷子又是连缀“汉文化圈”的象征。

16
2019
04

巴黎圣母院失火:再不相见的珍贵历史

    今天早上,不少人都被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消息惊呆了。这座拥有着852年历史、历时200年时间才建完的天主教堂,在熊熊大火中的身影,忍不住让人心碎。巴黎圣母院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拿破仑曾在此加冕,戴高乐的追思弥撒在此举行,纳粹也未能将它毁坏。岁月的痕迹没有在它身上留下多少,却被一场大火折断了“头颅”。

    大火中,最惊人的场景莫过于教堂尖顶在火中的轰然倒塌。这座尖顶是哥特式的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组成部分,高达90米。和巴黎圣母院的主体建筑部分不同,这座尖塔是木质的,这也是它这么快就毁于大火的重要原因。 此外,它其实在相当晚的年代,也就是19世纪,才在一次修复中建成。教堂原始的尖塔,由于它的木质构造,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早已腐朽不堪,于1786年被取下。直到1864年,主持当时修复的法国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才决定以橡木镀铅重建尖塔。

16
2019
04

大唐盛世为何还会出现安禄山之乱?

    安禄山之乱是大唐盛世的一段败笔,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安禄山当时对于造反成功的信心是非常脆弱的,比如:

    公元756年夏天时,洛阳已是安禄山的囊中物,他还大模大样的在洛阳登了基,“大燕国”的国号都喊了出来。可一听说安史叛军在潼关外吃了憋,李光弼大军正直奔他的老窝范阳。刚过了把“皇帝瘾”的他,立刻吓得腿哆嗦,朝着部下破口大骂:“汝元向我道万全,必无所畏。今四边若此,赖郑、汴数州尚存,向西至关,一步不通,河北并已无矣,万全何在?更不须见我”——你们不是说造反成功率百分百吗?这是要坑死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