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19
04

筷子是连缀“汉文化圈”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勺子作为饮食工具比筷子出现更早也更为重要,然而,尽管有“匕箸”并用,后来却是筷子取代勺子,成了汉族饮食文化的象征,这是为什么?除了从汤中取小块食物时筷子比勺子便捷,吃长长的面条时筷子比勺子方便等具体原因之外,还有什么更深远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筷子”真是很有趣的东西。过去在讨论“汉族文化”和“非汉族文化”的一些论著中,学者曾经把使用还是不使用筷子进食,作为中国内部“汉”与“非汉”族群的区分;在讨论“中”与“外”的文化交通与联系的论著中,同样也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之外受到汉文化影响的韩国、日本、越南,使用筷子又恰恰和“汉字文化圈”重叠,于是,筷子又成了受汉文化影响的“东亚”的文化象征。换句话说,在中国之“内”,筷子曾经是区分“汉”与“非汉”的标志,在中国之“外”,筷子又是连缀“汉文化圈”的象征。

    使用筷子,还是使用刀叉,或是干脆用手抓,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我一直坚信,文明有先后而文化无高低,这只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偏好,而不能表明文明程度的高下因此,我不太敢相信用筷子的族群比其他人要文明,也不大敢相信用筷子能够促进手脑平衡,促进儿童大脑发育之类说法。顺便可以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亚洲日本和中国乒乓球崛起,曾流行一种说法,认为直握球拍优于横握球拍,有人甚至追究文化背景和生活原因,据说是使用筷子的习惯,使得亚洲乒乓球手手腕灵活因而水平高。但如今乒坛风水大转,亚洲乒乓球运动员也大多改用横握球拍了,直拍优于横拍,连带着用筷子高于用刀叉的说法,显然就没有依据。

    其实,毫无来由的自负和根根里来的自卑,原本就是一回事儿。作为比较文化史,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为何勺子作为饮食工具比筷子出现更早也更为重要,然而后来却是筷子取代勺子,成了汉族饮食文化的象征,这是为什么?除了从汤中取小块食物时筷子比勺子便捷,吃长长的面条时筷子比勺子方便等具体原因之外,还有什么更深远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这个小小的筷子,从时间看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空间看又遍及中国、东亚以及世界;作为一个“物”,它不止涉及饮食和日常生活,还涉及到礼仪、风俗和象征等各个方面。可以说,物件虽小涉及却宽,对它的研究亦不易。

    把视野从古代历史转向现代世界,随着东亚和中国食物,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地的流行,筷子如何“架起世界饮食文化之‘桥’”。显然,这时的“筷子”,不再仅仅是“物”,而已经是“史”,甚至还是横跨各种社会、风俗、族群的一个“联结点”。

    正如王晴佳《筷子:饮食与文化》书扉页上的献词:“母亲在中国教我用筷子,儿子在美国学习用筷子。用筷子进餐的传统不但连接了过去和现在,还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诗豪”刘禹锡  (2019-4-9 13:58:58)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