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19
04

为什么会有“半年可见”“三天可见”等限制性隐私设置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已经习惯在微信、微博上展示生活动态,分享观点心情。而最近,微博又继微信推出“半年可见”“三天可见”后,也增加了仅显示最近半年的选项。

    对于朋友在社交平台上添加的隐私设置,我们在刚发现时未免会感到沮丧或是不安,这就好像是一个往日无话不谈的朋友突然要与我们划清界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部分开放社交平台了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限制自己生活平台展示,是出于什么心理?

    其一,保护隐私,防止个人信息被他人利用的谨慎心态。

    怀着谨慎的心态,对过去可能发布过的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因为这个原因而设置近期可见的人不算少。微博比微信出现时间更早,人们刚刚接触社交网络时,由于对网络环境和安全的不熟悉,难免发表过一些带有个人隐私信息的内容,比如住址、学校、家人朋友等,在注重信息安全的今天,很多内容都被意识到存在隐患。如果为此追溯到十年前,逐条删除,实在费时费力,倒不如直接设置成半年内可见,简单粗暴。

    再加上现在社交平台的好友列表里,早就不再只有朋友甚至熟人了,停车场的大爷、常去的菜市场的摊贩,各种提供线上销售或是咨询服务的人士都有可能以“好友”的身份存在于你的朋友圈中。如果没有在一开始做好标签、备注,那么想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或是整理都是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仅近期可见既保护了个人信息,又避免了特地删除好友带来的尴尬。

    其二,无法面对不够“完美”的自我

    当我们翻阅自己过去发表的看法、日志时,有时会感到曾经的言行不可理喻或是担心被他人误读。有来访者就明确表示,自己根本无法直视大学时写下的日记,认为里面充斥着无病呻吟以及“谜之自信”,很难接受那些文字是自己写下的事实。

    其实伴随着个人阅历的不断加深,我们对周遭事物的认知也逐渐清晰和体系化,这使得我们在一些事件的应对上越来越从容,并利用预判来规避糟糕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的价值观体系也随着阅历与见识不断被环境塑造着,因而现在的自己不赞同曾经的观点是非常有可能发生,也应当被坦然接受的。

    然而有的时候,我们会陷入追求完美的怪圈:三天前的照片回头再看觉得风景不够美,动作太做作;转发了一则新闻,可评论写的没有深度,显得自己没文化;曾经引以为豪,晒出来的一件心头好,发现竟然有人有类似的,看上去似乎比自己的还好。

    “完美主义者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缺点,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

    这是《病由心生》书中的关于完美主义的一个认识,揭示了完美主义者的关注点永远是缺憾,从而往往会导致一种主观上的受挫。而长期的受挫感很容易导致习得性无助,让人失去希望和改变的动力。习得性无助很可能导致人们选择逃避,从而使得个人抗拒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这就形成了一种恐惧和逃避机制,甚至影响到工作生活的节奏。因而,如果意识到自己过于追求完美,要求苛刻,应当学会放下包袱,降低过高的预期,把社交平台单纯作为个人生活记录的空间,而不是打造个人品牌的舞台。

    其三,担心“人设崩塌”,被看到表里不一的部分

    “人设”是很流行的一种表述,其实就是人物设定的简称。最初是明星们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象特点。比如,观众们喜欢清纯玉女的话,女明星们就纷纷表现自己清纯、可爱、甜美的一面,而对于一些暂时没有什么擅长领域的流量小花,则偏重打造努力、上进的形象,同样可以吸引到关注。

    然而打造人设的弊端显而易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谓“纸包不住火”,如果官方人设和自己的真实个性有很大的区别,那么距离“人设崩塌”就只是时间的问题。然而有趣的是,就算不是明星,我们也在有意无意间塑造着他人眼中的自己。

    曾有人总结说,微信因为存在大量非好友熟人,朋友圈里的内容可信度最低,却更趋近于每个人希望别人看到的自己。而豆瓣由于着重与记录书影音方面的浏览历史与评论,则更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文艺修养。知乎作为问答平台,被一些个人或是品牌看成是******打造影响力的平台,因而许多回复尽管动辄“谢邀”却离不开空洞的表达。

    由此可见,限制部分的生活内容展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追求更好”,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打造另一个“我”存在于社交网络中呢?

    媒介情境论认为,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演员原先属于后台的私密行为逐渐被搬上前台,这种带有半表演性质的行为既不属于前台,亦不属于后台。因此,他创造了“中台”这个词来形容在媒介发展过程中诞生的新人设。

    人设也可以说是一种个人向外界展示的理想形象,可以说是一种人格面具。我们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以求获得他人的喜爱,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利益。人格面具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也是必需的,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也能够帮助我们巩固人际关系,达到生活和工作中的目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如果一个人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我们要警惕受人格面具过度支配,导致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疏远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因为在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和极不发达的人格其它部分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冲突。毕竟,寻找真实的自己仍将是现代人永恒的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夏天多吃绿豆真的有奇效吗  (2019-5-30 9:48:4)

失眠的夜晚我们已经怎么做  (2019-4-29 10:2:21)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小时候发生的伤害  (2019-4-4 9:33:49)

《都挺好》反应了哪些生活中的现实  (2019-4-1 10:41:57)

断舍离也是一种人生  (2019-3-22 11:13:16)

怎样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  (2019-1-19 10:30:21)

健康生活的小常识  (2019-1-18 10:7:0)

生活需要仪式感  (2019-1-17 10:8:18)

如何让生活充满乐趣  (2018-12-25 10:22:36)

怎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2018-12-14 10:37:31)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