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19
03

你会怎么样倾述你的悲伤

    我们身边也都各自遇到过非常热爱倾诉、和从不倾诉的人。无论是失恋、事业的低谷、家庭的麻烦,生活中不如意之事总会十有八九百。我们究竟要做一个乐于倾诉的人,还是一个甘于忍耐的人呢?

    许多经历了创伤的人,或许会有相似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过去,或是等过去很久才能开口。但其实,倾诉创伤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治愈。只不过,这种倾诉,不一定非得在人际之间发生。

    那究竟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倾诉创伤为什么可以带来治愈,以及如何通过谈论创伤来修复自己。

25
2019
03

请放下内心的焦虑

    这几天的微博热搜报复性失眠引起大家关注,而其后的另一个热搜中国有三亿人常年失眠也令人惊讶。当看到评论区大家的故事后,大家才发现虽然个人有各自的人生,但失眠的理由却都大同小异。

    在当代年轻人甚至中年人背后,都存在着这一个问题,工作占据了一天大多时间,只有躺在床上的时候,时间才是自己的。

    为什么我们努力工作,却依旧焦虑成疾?

    北京不允许你打盹,你稍微一感慨,或者一走神,你的箱子就旧了,就会有新人像森林里的藤蔓一样,从你的身边悄悄地攀上来。北京是许多年轻人想要驻足的地方,也是我从上大学开始就想留下的地方。但生活往往没有那么理想,毕业工作后的人们,从最开始的兴奋,到如今和人聊天都兴趣缺缺。走进社会让你发现,高学历的自己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好像每一个人都能拿出颇厚的工作履历,自己是其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找到一份看起来薪资颇高的工作,月末才发现自己是“负翁”一族,三月一缴的房租、每月的交通伙食费都让生活颇有压力。而真正的焦虑来源却不是工作的压力,而是没有考研的同学,现如今却过上了比自己还要好的生活。他们会不会嘲笑如今的自己,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追赶上他们。每当我想到这一系列问题,即使身体异常疲倦,依旧无法放松神经安然入睡。

22
2019
03

断舍离也是一种人生

    断舍离,源自印度瑜伽中的断行、舍行、离行,要人们切断欲望、舍弃执着,学会放下,自在生活。掀起全球“断舍离”热潮的作者,曾是全职主妇的山下英子,短发干练,总是一身素雅套装,说起话来云淡风轻,却一直在跟锅碗瓢盆的家务较劲。

    山下英子曾说,“断舍离”是她一生伤痛的历练、大彻大悟后的结晶。

    早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期,山下英子就透过学习瑜伽接触了断舍离,要懂得将自己不要的、令自己不愉快的环节去掉,腾出余裕去享受,这趟过程,却得经过反复思考与自我检视。

22
2019
03

它们已经逝去,它们还活着

    古城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绝佳见证者,记录了人类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兴衰演进的线索。

    同时,古城也是旅游爱好者探访名单上的必去之所,它们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宝石,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朝圣。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因其地位特殊性,更是大兴土木,着意修建。

    历史的迁移,这些古都承载了数千年文化的辉煌,延续至今,它们现在面貌如何?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什么才是我们所能认知的历史城市?在所见的部分之外,古城还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如果被看见才能证明存在过,那么那些不可见的部分意义何在?那些被秘密封存的记忆,终将流传还是难免丧失?

21
2019
03

总是“睡不够”的年轻人

    今天(3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睡眠日”。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就像是空气、食物和水一样,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础。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2019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益智护脑”。

    但有意思的是,一边是世界睡眠日在倡导“健康睡眠,益智护脑”,一边是“报复性熬夜”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年轻人报复性熬夜#成为高达3亿次阅读量的热门话题。报复性熬夜,即白天过得不好、或者过得不满足,便想在夜晚找到补偿。

21
2019
03

被打造的“大师”

    一位穿着破烂且身上满是污垢、黑白头发打结的流浪老者,在这几天火遍各大视频平台。

    因为经常蹲在地铁里和路灯下看《尚书》、《论语》等书籍,且说出来的话颇具文采与思辨性,他被一些人冠以“流浪大师”的称号。

    只是随着“人气”的陡升,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围观,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让他很烦恼。尤其是一干网络主播与微商的加入,几乎完全将这种围观变成一场流量的狂欢。

    其实从这位谈吐与形象有极大反差的“流浪大师”被网络捕捉开始,他就注定了被“制造”、被表达的命运——

20
2019
03

青春,梦想,一起翱翔

   梦想,是一架高贵桥梁,不管最终是否能到达彼岸,拥有梦想,并去追求它,这已经是一种成功,一种荣耀。在追求梦想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在成长。

    青春多奇妙!

    在青春这个庞大的舞台上,我们可以是一只鸟。刚刚孵化的一只小小鸟,刚刚离开母亲怀抱的一只小鸟,梦想是蓝天,我们便努力冲向蓝天,梦想是地面上,我们便顶多是地上的鸵鸟。我们若要飞,飞到蓝天更蓝处,梦想便是那双翅膀!

    在青春上这个庞大舞台上,我们可能只是一股清泉,弱小的,单薄地刚刚到达地面。梦想是大海。我们便拼搏着汇聚向大海,梦想停滞在地面上,我们终将被蒸发掉,不复存在。我们若要生存着,生存的精彩,就要到能容纳我们的地方去,找到生存价值,并容进社会大家庭里面去,梦想就是那股强大力量!

20
2019
0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总书记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国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认真思考新时代思政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

19
2019
03

《疯狂的外星人》中清晰可见的宁浩

    宁浩常年失眠,严重时会吃药,但拜这份工作所赐,无法根治。他说自己就是太“较劲”,并且强调这与“认真”不同,是一种负面的偏执。
    拍完《疯狂的外星人》之后,他叫嚷着必须要停下来放一个大假,大不了和老爹一样40 岁就退休,“这样下去就死了”,他打了一个不痛快的哈欠嘟囔道。
    初心是美术的太原青年宁浩,因为色弱与理想失之交臂。接着,学手绘电影海报的他,一出社会就发现海报都用电脑设计印刷了。这种追之不及的无力感,至今仍令其念念不忘。大概因此,他电影里才始终充斥着带有绝望感的狂欢,但又留有那么一丝天真至死的不吝。
    大学的时候,他老瞧见一只在树杈上晃悠的猴子,日日月月,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
    看得久了,宁浩忽然明白,猴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没有别的事可以做。晃树杈,晃出技术,晃出花样,晃到泣血而亡,就是一只猴子的命运。
    那幅画面后来就是他镜头里,或者说他眼中的所有人。与其说此身生于此处,不如说是生命本身就是困兽之斗。人人都困在这里,寻找任何一个可能的出口,来赋予其某种被称作意义的东西。
    在《疯狂的外星人》里,国人之愚、洋人之蠢、动物之低级、文明之虚伪,无一幸免地被宁浩涮了个遍。
    他花大价钱、近乎自我折磨地做特效,造外星人,这就像一件耀眼而昂贵的玩具,造的过程精心且艰难,被制造的动机则是拿来“开玩笑”。最终,耍猴的把外星人办了。它喝得东倒西歪,把自己的飞船塞满了药酒,留下一句“都在酒里了”。
    如果真能见到外星人,宁浩也要请他喝酒。像在电影里那样,他要用中国的酒桌文化吞噬一切。所有掉进我们这个漩涡的,都要被纳入这个文化语境,某种程度上,旁门左道鱼龙混杂的当下中国,就是因为具有近乎可怕的包容性土壤,故令人哭笑不得而自成一统。
    外星人演猴戏、上酒桌,被泡成药酒。就像任何其他的东西一样,他也变成了这个文化语境下的一部分。宁浩特别喜欢提到酒神精神,他说,酒神精神不会错过任何一次狂欢,我们可以拿狂欢抵御一切。在古希腊的酒神祭,人们打破禁忌,放纵欲望,解除一切束缚,复归自然。这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非理性状态。而千万年来,人类这一点并无丝毫改变。
    说电影只是份工作却较劲到卖命的宁浩说,人类的一切娱乐,都是为了抵御生无意义的焦虑。那么他在光影里驰骋的那一次次“疯狂之旅”,或可看做手持酒缸的狂欢吧。他总想要对世俗常规进行破坏,令界限消失,制造出近乎狂热的快感。但这狂热中的虚幻又令狰狞的现实尤为凸显,尤为张牙舞爪。
    眼下,也许很难有哪个创作者的矛盾感能比肩宁浩了。他说他信佛,但不修行,但让他多了敬畏感。听他天南地北地扯虚无、扯宇宙、扯人生,就跟看他的电影一样,半真半假,半虚半实,笑到抽筋,又像被什么堵得如鲠在喉,有点难受。他又勇敢又怯懦,以荒诞和扯淡来应付挥之不去的焦虑, 倒有点像个玩世不恭的斗士。

19
2019
03

“美玉”应当用这四种教育雕琢

     美育本身就是一种互动的社会活动。没有一个优美和谐的社会,没有一个整洁优雅的环境,任何一个在污浊和混乱中成长的儿童不可能滋生高尚和美好的气质和感觉。
    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地了解人类各种文化的进程,人类在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以及天才的创造和超常的劳动留在历史上的美好记忆,这些认识和知识不仅会增加孩子对祖国和人类的感觉和感情、对文明的尊重和热爱,而且会拓宽他/她的想象力的基础和感觉能力的细致和深刻程度。
    儿童美育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的,以美术教育为例,应该分成四块。第一,素质教育;第二,知识教育;第三,技能训练;第四,图像技能基础课程(与语文课平行)。
    这四种教育如果能互相配合,就能够完成儿童(不仅限于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基本艺术素养的培养,以及在图像时代——特别是在未来——能够利用新观念、新方法、新媒体、新技术来进行图像课(和语言课并行配合),培养表达和传播的基本能力。同时,还要对个体的艺术天赋和才能有所发掘和激励,并且发现特殊儿童的天赋和潜能,选拔进入合适的训练程序,对有兴趣并有才能的儿童引入某一个方面的专业艺术教育,使之顺利地进入艺术家专业训练体系而成长为未来的杰出人才。
    每一方面的儿童艺术教育各自目标不同,但都涉及四个方面,即组织结构、检验和考核办法、行动设计、操作模式。虽然四个方面看起来是平行的,其实是有很大差异。我们提出对四个方面的整体初步建议如下,以下分论之。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即儿童创造力、想象力和感觉能力的培养,关键在规定时间和次数内让儿童接触艺术,打开眼界,增加感受。
    从组织结构方面来说,怎么来培养创造力、好奇心、想象力和感觉能力,需要整个社会共同的合作。美育本身就是一种互动的社会活动。没有一个优美和谐的社会,没有一个整洁优雅的环境,一个在污浊和混乱中成长的儿童不可能滋生高尚和美好的气质和感觉。而这种情况有时候是每一个父母、儿童自己参与造成的。素质教育应动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随时发挥作用,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各种时间和活动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干预,单单依赖老师和外人(家庭教师和课外辅导)来承担是不行的,必须要家长自己把爱心和时间放到孩子身上。
    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必须看其两端:尖端科技和美育。任何国家都会积聚巨大的力量去推进尖端的技术以彰显自己的强大和发达,但是不少国家无从顾及普通的人民生活,特别是儿童举手投足之间的美感和教养。在最简单的行为过程中所保持的一种审美的能力,就显示为国民美育水平的欣赏能力,普通的艺术教育的能力,普通人民的美感和教养,以及城市、乡村、街道、家庭的每一个角落的优美与整洁程度。极高的修养并不完全依赖资金和物质条件,而依赖于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中国古代用“清风”“明月”可以培养出充实于天地的修养,那么今天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注意观察周围,就会看到精彩,既可自我欣赏,也可拿去跟别人分享,还可以请别人来参观共享,形成团结和尊重他人的社会,达到在审美中“爱人所爱,好人所好,敬人所敬”的和谐。
    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其组织结构既然在整个社会,其检验和考核办法可以参照劳动教育和社会服务教育的记录考核方法,规定各个孩子在参观和欣赏艺术和文化活动上花费了多少次数和时间。操作模式则要动员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文化历史旅游圣地开放给学校和带孩子的家长参观,为参与者建立打卡、盖章的服务,每个儿童在一定的年纪必须要满足一定次数和种类的审美、艺术活动,可以在学校组织下由专业人员带领,由受到专业培训并经过专业人员考核和定期培训的学习机制,讲授内容和教材要由专业委员会进行学术审查和美感评估;在学校组织之外,动员老师、家长和课外辅导人员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每一个普通的******都必须注重自我的修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如此有益于社会文明的整体提升。
    知识教育
    知识教育,是人类的文明认识和历史知识的一部分,经由各个年龄段分级、分段,根据不同年龄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积累来进行“艺术史”教育,就像读书一样“读图”(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品和新媒体艺术——摄影、电影和新媒体杰作),掌握对世界和文明的基本常识和文化记忆。
    知识教育主要是指艺术史(美术史)的教育,或称人类文明的知识教育、文化记忆和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教育,也就是通过课堂知识和对博物馆、名胜古迹(人类文化遗产的形象遗存)的参观、体验、欣赏,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地了解人类各种文化的进程,人类在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以及天才的创造和超常的劳动留在历史上的美好记忆,这些认识和知识不仅会增加孩子对祖国和人类的感觉和感情、对文明的尊重和热爱,而且会拓宽他/她的想象力的基础和感觉能力的细致和深刻程度。
    艺术史(美术史)教育应该说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实验基础。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早在100年前就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学说,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公民,当然首先是儿童。博物馆、美术馆的普及又增加和补充了人们接触艺术、图画和景观的可能性,既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给家长补充精神文化,带着问题有引导地深入体会相关的娱乐、旅游活动,就与第一种素质教育联系起来,成为广泛的美育的辅助形式。
    国际艺术史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rt History, CIHA)目前也在进行一个项目“最好(的学者)为人人(讲解艺术史上的杰作)”(Best for Everyone),就是动员几十个国家(会员国)的一流教学者来给普通的人,特别是孩子讲解其最熟悉并深有研究的一件艺术品,让视频能够以网络课程的形式,以更普遍方便和便宜的方式,使许多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触到人类最高的美的知识和对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组织结构完全可以随学校的课堂进行,只是要在教材上做好分级和分配,这个工作要和图画课的动手实践并驾齐驱,比照语文课和历史课来检验和考核,容易控制和检验知识成果。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培养实际参加艺术活动的感觉和能力。
    任何艺术都不纯粹是感受力的激发和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技能,也就是儿童眼和手的协调和身体的介入,是一种实践。艺术的高度和微妙程度是需要经历长时间反复练习方可逐步获得的技能,这也是一种普查性的对个人潜在能力的发现、激发和培养,甚至会对一些自身所隐藏的、潜在的(家长和儿童本人并不知道的)天赋和创造力加以调用和增强,培养未来的艺术家,为人类留下文化和艺术作品。
    大多数的儿童都不必像艺术家一样接受培养,人类中只有极少数具有天赋的人才能成为艺术家。艺术家需要专业训练,而大艺术家又不是仅靠培养就能够造就的。成为艺术家的道路艰苦而冒险,绝大多数学习艺术的人虽然具有相当的天赋,成功也只是几人而已,全世界每一个时代、每一种专业,只需要几个艺术家,其他人只能够是陪衬和陪练,终其一生努力而不得成就。更何况,即使艺术事业杰出的艺术家,却也往往走上了一条人生激烈、幽暗、冒险、纠结和痛苦的道路,伟大的艺术家经常是以自我生命和幸福作为代价,才换得人类整体精神的愉悦和提升,而艺术家经常在离世之前,都没有机会获得承认和掌声。
    技能训练通常跟“考级”发生关系。“考级”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促进艺术技能教育的方法和评价体系,但是如果只把“考级”放在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方面,把培养艺术专业和职业过早用在儿童的艺术培训中当做美育,那就本末倒置,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漫无边际的童心,减损了艺术教育的愉悦感,使人生而具有的艺术感受力受到限制和摧残,造成艺术受教者终身厌恶“艺术”。
    艺术的技艺活动,虽然只占儿童美育的1/4,或者是只对最特别的很小一部分儿童有意义,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之下,由于培训机构的营利目的迎合了多数自身并未经过美育,又没有精力和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普遍的焦虑,就有可能发展为最发达甚至是疯狂增长的部分。名为美育,实为美害!越有地位和金钱的家庭常常受害越深。今天,在中国处在市场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想要防止营利而害义的社会潮流是不可能的,想要去压制家长迫切和急切的焦虑需求也是不可能的,要去堵塞和规范市场的种种乱象,只能采取疏导和引导的方式,并且严加监督。最重要是让家长了解,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的特性有很大的差别,钢琴、小提琴训练身体部分犹如体育运动,要从小进行按部就班的训练,也便于用考级方法测试,而视觉艺术创作和造型能力的训练可以从初中后期或高中阶段开始,一个高中的学生学习造型,能理解事物的结构和质感的处理,准确掌握空间******的处理方法,只要几个星期到几个月的时间。而这样的训练在幼年儿童中花几年都达不到,而且最后就僵持在一个套路中变为成见,以后也不能够充分发展了。所以,儿童美育中的早期技能训练应该是让他/她在没有技术限制的情况之下,充分地调动创造力、感受力,极尽全力自由发挥。
    图像基础教育
    关于图像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可参见我在《作为基础课的图像课》中的论述,比如:“使之成为语文课平行的图像课,为图像、信息时代需要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文化准备基础训练和素质教育,从少儿美术教育一直到高中基础教育中的图像、艺术和审美训练。”
    中央美院毕业的黄于纲的凉灯农村朴实生活的概括描写,是经过极其严格的绘画造型训练的结果,对孩子来说这种训练“最好12岁以后开始(吴作人语)”
    总之,这四个方面的儿童美育如果不被现有的家长和儿童本人所完全理解和接受,就会出现偏向。首先是理论问题,然后才是实践问题。尤其是我国的广大群众和少年儿童的美育和艺术教育的需求过分庞大、过分迫切(因为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有儿童的关键时段是不可能等待的),所以就形成了畸形的艺术培训市场。这种市场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和家长对儿童的发展要求的一面,但是由于对美育和艺术本身的全面性、复杂性、微妙性理解不够,在市场的浪潮冲击之下,很容易转化为一种以片面作为整体(比如把技能训练作为美育的唯一方法),或者以不正确的艺术评价作为标准(所谓正确就是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进程,不正确就是不符合或者部分不符合、有巨大缺陷和空白),从而把艺术教育变成一种牟取暴利的手段。而中国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又不纳入升学考核的范围(当然现在教育部已经发出明确通知,艺术将会纳入升学甚至高考的考核范围,这一点已经获得根本的纠正),所以在教学、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方面都高度缺乏,尤其是边远贫穷地区的儿童与发达城市的儿童之间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差异,甚至已经超过了他们实际所处的环境的差异。而这些问题本身是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和恰当的组织得以迅速纠正的,并且在新媒体网络课程的推进之下,可以迅速地比解决经济和地区差异等其他问题更早地获得解决,使得儿童发展机会的平等优先实现。而如果正确调用了这四个方面的平衡发展,边远地区所具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而且有可能比城市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通过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理利用和组织,通过专业委员会有效的专业工作,通过基金会在关键部分的充分支持,他们在此处的资源就可以和城市资源平等交换,他们的创造力甚至可以优越于城市的儿童,影响整个国家的美育和艺术教育的整体格局。
    从整体的角度来通盘考虑,这四个方面都不是由国家和社会的任何一个部门和某一种力量能够单独完成的。儿童美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综合工程,它既是******和专业人员的合作,又是公益活动和公司行为的配合;既是施教者的责任和理想,也必须通过广泛的教育,让每一个家庭,甚至是每一个儿童,都要积极理解和参与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