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9
04

《都挺好》反应了哪些生活中的现实

    《都挺好》在一家人相互理解后抱头痛哭中结束了,这个结局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也是一个合理的结局。

    但病,不是抹杀错误的理由,就像苏家所发生的事情,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多观众的共鸣,其原因,不是仅仅因为,这部剧的故事曲折,演员的表演到位,更重要的是,它呈现出现实生活当中,太多像苏家故事一样的爱恨情仇。

    一个被溺爱、过度呵护下的儿子,成为了家中,供父母满足艰苦生活的遗憾的牺牲品。在无节制的满足中,苏家小儿子成为了永远无法离开父母、无法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男人的现实,从而满足,父母潜意识中,拥有一个不会离开自己、不会孤单、不会丧失价值感的愿望。

    或许有人会说,应该是小儿子自己不争气,看大儿子,不就很懂事,很体贴、孝顺父母吗?家庭成员中,每个人承担的家庭角色,是不同的。有人扮演家里的垃圾桶,就有人扮演家里的马桶,有人扮演家里的提款机,就有人扮演家里显赫的招牌。如果孩子少,那么,可能一人分别饰演两三个角色,如果就一个孩子,那就看家长内在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孩子就会成为家里的什么角色。显然,电视剧当中的大哥,承担的是,满足父母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的需求。如果,这个男人真的是懂事、负责任的人,至少知道,人应该是做力所能及之事,还是放着妻子孩子的责任不顾,一味的打肿脸充胖子,只是为了满足,老爸一些不合理的愿望。而苏明玉,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所有承受的创伤,让这个女人拼尽全力完成。

    苏家的三个孩子,因为这样的家庭模式,每个人被安放在一个满足父母需求的位置上,不论是被溺爱的,还是被抛弃的,他们都被深深的伤害了。兄妹三人,都成为了这种家庭模式的牺牲品。只不过,有人牺牲的让人反感,有人牺牲的让人厌恶,有人牺牲的让人唏嘘心疼。但作为这三个人自己,谁又比谁更好受一些呢?在心理学层面看,他们都是重伤员。然而,不论是老大差点妻离子散,女儿的自我牺牲,还是小儿子的失败,却在苏大强一个微弱的解释当中,在苏大强一个巨大的病的灾难来临当中,在臆想出来,妈妈终于有了一次维护的幻觉当中,这些创伤造成的痛苦的呐喊,再一次的被扼杀。

    病,真的是可以逃避一切的理由吗?当然不是。

    父母老了、病了,儿女要去反哺,要赡养父母,要孝顺、爱护父母固然没错。但因此,而让自己曾经的创伤,都变成了“算了,都这样了,我还能说什么呢”的创伤压抑,这也是对自己的再次创伤。我们看清来时的路,不意味着我们要讨债,要报复。只有当我们知道,人格中的某些缺损,到底是源于哪部分创伤;当我们透过创伤,看清有些错误,到底是我们自己的,还是我们替父母在承担的时候,我们才能看清自己成长的方向。不看清来时的路,我们是无法走向远方的。

    所以,对于父母的照顾,是一回事,对自己内在伤痛的关注和修复,是另外一回事。对父母来说,生病,对曾经爱和教育当中的遗憾无法弥补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真正的道歉,不是嘴上说的对不起,真正的道歉是,停止继续伤害,不要因为生病,让伤害继续成为一种合理。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