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19
04

安慰别人你首先要学会“共情”

    今天的内容,从你特别熟悉的几个小场景开始:

    A:男朋友和我分手了,这都是我不好。我现在才知道,我既不温柔也不漂亮,我算是完了,没有人愿意和我在一起……

    B:我觉得你很漂亮啊。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既不温柔也不漂亮呢?一定会有人喜欢你的,而且你会遇到更好的。

    A:我努力想和父亲和谐相处,但就是行不通。我觉得他对我太严厉了。

    B:你可以试着理解你的父亲,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行得通的。

25
2019
04

你的“付出”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夫妻,感觉自己在关系里很辛苦,不被对方看见和理解,于是心生抱怨,认为凭什么只有自己付出而对方不付出。实际上,在任何关系里,从来没有单向的“付出者”,每个人都是“付出者”兼“得到者”。只是没有到失去的时候,你从没有注意到。

    关系里,从来没有单向的“付出者”,因为他们只看到自己的付出,看不到自己从付出中的获得。比如,妻子多年为家庭付出,处处照顾丈夫的感受,这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好妻子,她从这样的行为中获得了一种满足感。然而,当看着丈夫独自要去做点什么,不那么需要她时,她就会感到很难受。于是,这些时刻,她常常代替丈夫去完成事情。当她继续大包大揽,承受越来越多的事时,她的疲惫感急剧上升,满足感开始下降,她开始埋怨先生为什么一点不替她考虑。而实际上真要她放下一些事情,不去干预,她又很难做到。所以,很显然看起来是在为家庭付出,但是妻子更需要这种付出,来获得自己在关系里的存在感。也就是说,在妻子付出的那一刻,其实她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那种感觉。只是,她以为做得越来越多时,这种满足也将会越来越多,而这种满足得到之后就开始下降,她才会在后来感觉到被亏欠。她想要先生给她回报,来弥补这种被亏欠的感觉,然而先生却很难理解为何她似乎故意把自己搞得很辛苦。

24
2019
04

解决吵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架吵出来

    在我们生活中,学会的就是忍耐,我们经常听的一句话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实际上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每一次矛盾发生的时候,总会有一个人后退一步,久而久之,总会有无法再退的地步,之后矛盾爆发,伤害了对方更伤害了自己。

    很多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内心有很多的不满意,却不说出来,一直忍着憋着,不想说出来惹对方生气。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不让对方生气,而不能光明正大做自己。

    每当这时候,我就特别好奇:对方生气了会怎么样呢?他们给出我概率较高的答案就是:会吵架。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问题,很少被人意识到:如果对方生气了,你们一定会吵架吗?

18
2019
04

爱情是两个人从反思到幸福的样子

  在人类的诸多情感之中,爱情是非常特殊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坠入爱河时的感受是多么浓烈,更是因为爱情所激发的困惑如此之多:这是爱的感觉吗?我们的爱能长久吗?爱的来源究竟是什么?

精神分析家马丁·伯格曼在《论爱与它的敌人》中,简述了弗洛伊德对爱的来源的理解,他将成年人的爱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分析式的爱(analytic):

  拥有这种爱的人,是将他们从早期的爱的客体上,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关系进行精炼,保持在他们自身的精神结构之中。这些早期的爱的客体可能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照顾者。所以,在以后的情感互动中,他们寻找的对象都可以被视为对过去的客体的一种“替代”。

13
2019
04

孩子,到底在父母生命中有什么意义?

    电影《找到你》的结尾,姚晨说了一句话:“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

    豁出命去生孩子,无数女人在难产的时候,都哀嚎着“别管我,保住我的孩子”。生育到底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行为?孩子对于父母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意义呢?

    生孩子源于生物本能

    繁衍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属性,这是让物种不会灭亡、消失的唯一选择。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如果没有下一代,就会绝种,就会从地球上彻底的消失、死去。所以,动物的本能之一就是繁衍,这个行为和情感没有关系,和对于死亡、彻底消失的恐惧有关。

30
2019
03

今天你屏蔽了你的父母们

    我们中有多少人,从加了父母好友的那一刻,就屏蔽了他们的朋友。有多少人,每天做了什么,朋友圈里的好友一清二楚,自己的父母却完全不知。多少父母,是在别人的嘴里了解长大以后的我们,是通过外人的眼光,才知道我们的近况。

    你的朋友圈,屏蔽父母了吗?

    腾讯新闻去年曾做过一次调查,在2671位子女和父母之间,62%的父母试图通过朋友圈了解孩子。而52%的子女,却将父母的朋友圈屏蔽。我们把朋友圈对父母屏蔽,其实无外乎几种理由:不想让他们担心、减少矛盾和麻烦、没时间解释、代沟太重无法理解、想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等等。其实屏蔽父母主要是因为解释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