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19
04

安慰别人你首先要学会“共情”

    今天的内容,从你特别熟悉的几个小场景开始:

    A:男朋友和我分手了,这都是我不好。我现在才知道,我既不温柔也不漂亮,我算是完了,没有人愿意和我在一起……

    B:我觉得你很漂亮啊。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既不温柔也不漂亮呢?一定会有人喜欢你的,而且你会遇到更好的。

    A:我努力想和父亲和谐相处,但就是行不通。我觉得他对我太严厉了。

    B:你可以试着理解你的父亲,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行得通的。

    A:我又被老板批评了,总是做不好报表。

    B:但是,你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呀,经常被老板表扬呢。

    你可能有过类似这三个场景中 B 的经历:在别人向自己诉说伤心事时,特别想做点什么,让对方 “变好一些”。可能是否定对方的消极想法,让他相信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可能是给对方一些建议,帮助他走出现在的困境;也可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让他看到自己身上的其它闪光点……

    看起来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但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这些安慰人的方式,有时会让你感到很无力,甚至他会对你说:“你根本就不懂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你忽略了对方此时的情绪,没有做到共情(empathy)。

    你也许会反驳,“正是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负面情绪,才给他们安慰的呀!”,小编想说的是,上面那些熟悉的安慰方式,好像都没有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反应呢。

    我们刚才说到共情,究竟什么是共情?

    共情(empathy,也被译为同理心 、同感等),是一种识别和感受他人情绪状态,并对其目前的处境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这种反应不对他人进行评价,比如 “你太矫情了”、“你忍受痛苦的能力太差了”等话语, 而是以一种客观、理解、接纳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情绪。如果你的共情能力比较高,便会设身处地思考、理解对方所描述的情形,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对方的喜悦、悲伤、痛苦,最后,你所做出的回应便可以满足对方情感上的需要,让人觉得你理解他、懂他。

    共情有两种:一种是情绪共情(emotional empathy),另一种是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

    情绪共情是一种自发的感受,看到他人哭泣,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难过,看到他人受到伤害,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痛苦。关于认知共情,其核心是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即站在别人的角度,对他的情绪感受进行推理、揣测,理解他为什么这么伤心、这么痛苦。

    共情不是一个全或无的现象,而是从单纯的情绪感染到充分理解他人的处境,中间有很多种不同的层次。所谓 “情绪感染”,便是指情绪共情,可以感受到他人的伤心、快乐,就像被他的情绪 “感染” 了一样;而 “充分理解” 则是指认知共情,能够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么伤心、这么快乐。

    一般来说,情绪共情会先出现,认知共情来的则稍晚一些。而且,最先出现的情绪共情 ,即感受他人的情绪,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

    问题是,我们真的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悲伤、痛苦吗?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CL)的 Tania Singer 等研究者,曾做过一个关于 “共情疼痛” 的实验,并发在了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上。

    在这项研究中,参加的人是16对情侣。研究者通过 fMRI 仪器,扫描了女性受到电击感到疼痛时激活的大脑区域,以及她们得知自己男朋友受到电击时激活的大脑区域。然后,研究者对比了这两种情景下激活的脑区,结果发现:有部分重合的区域。这一结果表明,在得知男朋友会受到电击时,女性会共情到他的痛苦(两种情景下激活的脑区有重合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种疼痛就像自己受到电击一样(激活了疼痛脑区)。所以,共情真的会自动让你感受到他人的痛苦,这种痛苦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在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后,你还可能继续思考对方为什么会高兴、为什么会悲伤。通俗地讲,便是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对他所描述的情形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与理解。

    当然了,让你完全 “变成” 他人,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其实质是尽可能排除自己的经验,如知识、价值观、人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的干扰,用一颗 “空” 心,以关切、体察的态度去接触对方的内心世界。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问题都出现在了这一步。

    由于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感受他现在的情绪状态,无法知道他现在最需要什么,所以即使看到、感到了对方的悲伤或痛苦,也不能做出让他感觉好一点的回应。因此,就像文章开头的几个小故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往往会想办法帮助他们,但却忽视了他们最想要被安抚的情绪,只是告诉对方:“我看到了你的痛苦”。

    共情则不一样,共情是告诉对方:“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并可能会理解你为什么这么痛苦”。

    这样的做法会让人觉得你理解他、懂他,感受到你与他之间的连接。它会让你对别人的情绪感同深受,与他站在一起去感受、理解他,并把这种感同身受、这种理解表达出来,而不是作为旁观者,仅仅是看到他的痛苦,表达自己的同情、安慰。

    “这种共情真的有用吗?” 你可能有这样的疑惑。

    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不需要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共情,仅仅是握住对方的手,让他感受到你理解他,都会减轻疼痛。

    共情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作用却很大,可以让人感觉被理解,可以缓解疼痛、缓解痛苦,进一步会提升彼此的连接,提高关系质量。

« 上一篇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