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19
04

《领导者的意识进化 》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做《Changing on the job 》,中文翻译成《领导者的意识进化》(但是我强烈建议你不要看中文版,翻译得一塌糊涂)。花了些时间把英文版啃完,推荐给很多管理者:「可以帮助你理解你的团队,对高效管理有帮助。」这是我推荐的理由。

    但对我自己,印证了之前的一些想法,突破了一些固有的思维。其中就有对父母的。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是,人的成长是很复杂的,心智有很多层次,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层次中,彼此很难理解,越是跟不同的人相处,越能体会这种复杂性的难度。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想要在团队管理和人际关系中有所突破,更是要理解不同人的发展模式,同时学习如何辨认和使用这些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跟对方的互动方式。我们常常觉得孤独,得不到理解。哪怕是最亲密的爱人,最紧密的战友,也常有些瞬间觉得「天呢,Ta是真的不理解我。人和人相通怎么这样困难。」这种时刻最沮丧,有时候索性拒绝沟通,有时候会产生对立和冲突。

    比如,曾经有很年轻的******问我:「老板,我们要搞一个活动,你如果有合适的地方就推荐给我。」我问她,「你不告诉我人数、位置、场地要求,我怎么帮你推荐?」

    再比如,又有******来问我,「A平台要搞一个促销,我们参加吗?」我问:「你的考虑呢?促销价格?为期时间?同品类哪些产品参加?如果其他平台投诉我们价格不同,说法是什么?」

    那时的我会很气愤,「难道你考虑问题不考虑前因后果吗?你请别人帮忙不提供全部信息吗?」

    恨不得把人从我办公室轰出去,觉得问这种问题,真是太不职业了。就跟我对我妈的愤怒一样,常有种「你怎么就意识不到呢?」的暴躁。

    就像很多年轻的******,他不是故意不职业,真的是没有意识。与其我花时间为了所谓「不职业」生气,不如去理解他们,并且找到新的互动方式。

    不同的人,对于理解自己所在的复杂世界的能力是非常不同的。比如,一个3岁的小女孩在浴缸里,看到自己身边的水不断从排水孔流走时,她会直接想到自己的身体和玩具会被一起冲走,她会大哭,会害怕,这时候你跟她说「没事的不要怕」,她仍然会很恐惧,因为在她的发展阶段,自我还没有具备分辨物体特征的能力。

    我们******在不同的心智阶段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只不过「浴缸」变成了「社会」。

    怎么办呢?书里给了一套模型:理解4个心智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理解对方的成长边际。然后呢,你就会拥有一些「对症下药」的办法,

    《Changing on the job 》这本书把人的发展阶段分为4段:

    第一阶段的心智结构叫做「自我主宰」。

    具体表现为:只能接受自己的观点,别人的观点对他来说神秘而看不透,所以他只能通过自己「看到的」来猜测别人的意图。他们觉得规则和规范就是权威,如果两个外部的权威不一致时,会觉得挫败但不会有内心的冲突。

    这种心智结构多数出现在青少年身上,但也有13%的成年人也在用这种方式与世界互动。由于没办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对他们而言,别人的想法太难理解了,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别人不是助力就是阻力。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常常非黑即白,如果你们的观点出现冲突,或者觉得自己的利益被影响了的第一反应是,那就算了?当你判断对方是自我主宰的心智模型,那你就需要给他们明确的「地图」,要画好路径,他们需要的是被「统治」感。

    第二阶段的心智结构叫做「社会化」,具体表现为:一个?能够采?其他?/理论/组织/宗教的视?,但她?受限于他?的视?:她是通过他者的视?来观察世界,判断好坏对错的。

    权威来自于这类人的外部。她将这些外来的价值观/原则/角色内化。当那些重要的价值观/原则/角色冲突时(比如她的宗教和她某个伙伴的价值观冲突),她会感到内在的撕裂,就像她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决斗一样。

    当你身边有这样的伙伴,那你需要给他们的,是非常明确的规则体系、社群感,价值观引导也很重要。

    第三阶段的心智结构叫做「自我成就」,具体表现为:不仅能采取多样角度思考,同时还可以保持自己的观点,他能了解别人的观点与想法,同时经常运用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强化自己的论点或原则。

    面对权威,自我成就的人会自己决定自我的规则和制度。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时,虽然也会感到不安,但不会造成内在自我撕扯。

    有46%的成年人在第二三阶段的中间地带,这意味着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很有可能也是这个阶段,这个观察让我反思我们的公司结构是否符合这种心智结构的设计:如果你处在自我成就心智模型中,而你的搭档是自我主宰模型,相信我,你会觉得他毫无创造力,凡事没有自主性,「拿到目标就去拆解,自己去做啊!」,而与此同时,他也会觉得你不可理喻,「什么叫我自己去解决?我怎么解决?这个目标是怎么定出来的?」

    第四阶段的心智结构叫做「自我转化」。具体表现为:除了可以看到和明白别人的观点,还能利用他人的观点来持续提升自己的思维系统,让自己的观点更宽广和包容。她并不像自我成就阶段那样用他人的视角来优化自己的论证和原则,她是让各个视角充分互动,将整套系统置于风险当中以求改变。

    拥有这类心智模式的人相信权威是流动和分享的,并不固定在某个特定的人和职位上。权威来自于处境和处境中的人的结合。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整合资源,相信兼容。

    是不是觉得有点烦(的确有点麻烦),但只要你跟别人有任何合作关系,你想从这个人身上得到某些东西时,不管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花时间,TA的心智结构对你来说,都很重要。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上面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成为了家里最有钱的那个人,她做事利落,业绩卓越,有事业有钱和通情达理的男朋友。在她眼里从小被宠上天的坏哥哥,成了被老婆嫌弃的「啃老族」,失业,离婚。但是苏明玉们不太愿意看这些。我们也不太愿意看到。有心理研究说,当人们觉得快乐时,他们会疯狂地去寻找令他们不再快乐的事物。

    我常常担心被否定,总觉得还能更好。当团队举杯庆祝时,我觉得一定有漏洞;当******向我解释原因时,我一定会警惕他背后更大的问题。这种模式让我操心失眠,让我不讨人喜欢,直到有人跟我说,CEO的模式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想有所改变,就必须按照她看待世界的方式去理解她,而不是按照你的方式去看待她。


« 上一篇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