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2018
06

跟随讲述者了解二十部国内外名著的力量

  读书不仅仅是个人提升自我的途径,也是家庭互相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二十本适合家庭成员交流的国内外名著小说作品,让我们跟随讲述人一起来感受名著的力量吧。


  1


  《野性的呼唤》


  by杰克·伦敦


  讲述者:林和


  这是串联了我们一家三代人的书。******期间得到一本,饥渴地看起来。开篇的英文诗看不懂,就去找父亲(西南联大毕业)。正在阅读资本论的父亲抬起头来,慢悠悠地朗诵了一遍,然后翻译给我听。我收藏着一本,过几年就会再读一遍。女儿三四岁时我念给她听,她也非常喜欢-后来特意在台湾诚品书店挑选了一本送给她珍藏。阅读是父母培养的。小时候,妈妈每晚会在油灯下给兄弟姐妹们读一段西游记-那是一天当最快乐的时刻!


  再后来,做中学校长的爸爸会在假期借很多书给我们看。给弟兄们借的是《西游记》《烈火金刚》,给我借《安徒生童话》。童话深深吸引了我。本来就爱幻想的我,这时候更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想象着大海、原野、村庄和城堡,憧憬着那个未知的大千世界这或许是我后来选择学习艺术的启蒙吧。阅读给了我一生的动力和滋养,也给了我非常多的享受和乐趣。如果没有阅读,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我。我一直保持着每天都读几页甚至是读一本的习惯-图书馆长告诉我,自从我接受返聘来到这个学校以后,我的借阅量一直是全校教职工第一!女儿在阅读方面比我走得更远,触及到我基本读不懂的哲学等领域-她正在艺术之路上前行,阅读定会给她源源不断的补给。


  父亲去世时,我们在他老人家的骨灰盒里放入了一只钢笔一副眼镜,姐姐说:爸爸天天要读书,离不了它们……这就是我的家庭阅读史。


  2


  《围城》


  by 钱钟书


  讲述人:一个大橙子


  小时候,妈妈为了培养我看书的习惯(同时不让我看电视)她以身作则,只要在家有休闲时间就会选择看书。她和我爸感情不好,属于形式夫妻,她的床头,永远有一本《围城》。


  小时候觉得此书晦涩难懂,颇为无聊,长大之后再读,才知晓其中深意。而我个人来说,对自己影响最大同时也最喜欢的书是《追风筝的人》,读了几次,每一次都无比震撼,泪流满面。要懂得尊敬珍惜身边的人,也要永远善良。


  3


  《我的母亲》


  by 老舍


  讲述人:王旭


  小时候,在农村很难见到纸张,我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我有接触书的机会。父亲常拿回来一些报纸,有时候也有书,村里人来找去剪鞋样子,或衬箱底。我总要挑选些喜爱的放起来。当时我还不能读通上面的文章。有一次父亲拿一张上面有老舍的《我的母亲》的报纸,在煤油灯下读给我母亲听。当读到"母亲的手始终微肿鲜红着"时,父亲和母亲都哭了。我则不知如何。最后父亲竟读不下去,母亲抽咽得双手哆嗦。


  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也让我爱上文字。今天我才懂得老舍的感情,能和父亲交流了,可是父亲已去世九年了。我就是插在瓶子里的花,虽有香味,可没了根。


  4


  《十粒金丹》


  by[清]萧晶玉(存疑)


  讲述人:名字背过又忘记


  小时候家在农村,家里书特别多,连放杂物的仓房里也有几箱子的书。从学前班开始我就连蒙再猜的翻看那些书,大人从没限制过我,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我都读的津津有味。那时候我的很多同学家里,唯一的书就是课本,让我觉得很奇怪。总有人来我家借书,包括学校里的老师。总有些书有去无回,所以有些书,就被藏到柜子里了。很多个家中无人的时候,我就把它们翻出来,找个安静的角落,悠悠品读。


  这些书的拥有者是我爸,我爸在当时是个文学青年,办农民诗社,写文章。农闲时节,总有一些人在我家谈诗论文到深夜,那时经常停电,我记忆里便存了一个个烛火茶香,诗意盎然的夜晚。


  家里不只我爸有藏书,我奶奶也有,家里有一个朱漆大柜,是奶奶的衣柜,柜子里有件奶奶的宝贝,一套《十粒金丹》的唱词本,这套书奶奶平时不拿出来,但把故事讲给我们听了。我偷偷翻看过,繁体字竖排版,看得很费力。我家的阅读史,应该始于奶奶,奶奶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家贫,六岁失母,奶奶的父亲意识到只有读书认字才能不被人欺负,于是把奶奶送进了村学堂,是当年学堂里唯一的女学生。听我爸讲,他的文学启蒙,就是来自那套《十粒金丹》,我爸幼年有过数年逃荒经历,但奶奶一直带着那套12本的《十粒金丹》和几本诗词。在老人家失智后的几年里,拿给她一本《千家诗荟萃》,她还能以学堂里读诗的语调读出来。读书使人的生命更丰盈,更智慧,更坚强。读书的习惯,是一个家庭的精神财富。


  5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by 柯南道尔


  讲述人:知遥


  姥爷从小很注重培养我的阅读习惯,经常与我一起读书,然后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讨论,现在依然记得他在我的一本故事书上写下的批语:笑到最后,笑得最好。当时懵懵懂懂,后来渐渐明白,姥爷以前说的很多都是对的。


  姥爷也从不干涉我读书,除了作文书,小说散文甚至漫画都允许我读,记忆最深刻的是初二时送过我一套福尔摩斯探案集,一部血字的研究,我看到半夜爱不释手。如今姥爷已经很老了,每天只能读些报纸,希望他能愉快的地度余生。


  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y 奥斯特洛夫斯基


  讲述人:胡里痕的凯瑟琳


  小学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多人觉得枯燥但我反复看了好多遍,前半部分的故事很是吸引我。那是我自己人生的第一本书。小时家里并不宽裕,但务农的爸妈仍然愿意花钱给我买书,那时只能在新华书店买书,一分钱都不打折。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爸爸带我去买书,买了一本童话,结果还没等到回家我就看完了,当时爸爸觉得,书看完了就没用了啊,于是我俩又走回书店换了一系列的另外一本童话,爸爸觉得赚了现在想想,真的家里不容易,但又不想打击我爱看书的心,爸妈真的很懂教育。我现在自己几柜子的书,读书不止,生活不息,享受着一辈子读书的乐趣,都是我可爱的爸妈所赐。现在最爱的书:红楼梦,汉尼拔系列,呼兰河传,采桑子,可爱的骨头,等等!爱的都看了好多遍。


  7


  《我与地坛》


  by 史铁生


  讲述人:江雪


  多年前,老三一个人走了。安顿后,他给我寄来一张明信片:丽江古城、四方街、黑白山水,写着"这里的天很蓝,风很静。我和她坐在一起看云"。那时,我第一次读起他落在家里的《我的地坛》。他留下了满满两大架的书,叮嘱我照看好她们。离家之前,他常常捧着《我的地坛》;他抽烟,静默,昏暗中的剪影像极了父亲。分隔的岁月里,他不断失去。但是,他选择留在那陌生的城市。


  我不定期地重读《地坛》,似乎替他读,也是为自己读,"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的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2014年,我出差。坐在奔驰的列车上,一路经过无数的隧道,明亮和幽暗穿梭交织,我只带了《我的地坛》。在我们孤独的************里,阅读是常年不息的风。跟随着史铁生的文字,仿若穿行在地坛的千年古柏中间,郁郁苍苍中春色无尽。


  8


  《新华字典》


  讲述人:喝酸奶不舔瓶盖儿


  姥爷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从小没上过一天学、认过一个字;参军后开始在部队里自学认字,直至今日依旧会看到姥爷身边放着两本页脚略微卷起磨烂的字典:四角号码的字典和新华字典;据说当年姥爷从甘肃转业回家时就把它们带在身边;姥姥说这是姥爷最喜欢的两本工具书,现在好少有人还会用四角号码字典查字,可姥爷却用的得心应手。我从记事开始就总是看到姥姥的床上铺满了很多张报纸,姥爷和姥姥也总是坐在床上轮流的看着报刊上的每一条新闻消息,什么《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邯郸晚报》……


  这些报纸都是姥姥姥爷的"座上宾",每次看到中国外交、政治军事强大的时候,姥姥总是对我们祖国的富强赞叹不已,也经常会和姥爷一起边看边讨论着时事新闻,读到精彩的时候水烧干、饭糊锅也是常有的事儿。姥姥家的这种读书的氛围也耳濡目染着母亲,母亲每次买书都会工整的写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并从小就要求我和书为伴,要坚持经常读书!我现在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尤其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从托尔斯泰的《复活》、高尔基的《童年》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玛格丽特的《飘》再到我们中国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茅盾文学奖的诸多获奖作品,柴静的《看见》、老舍的《四世同堂》等等都是我非常喜欢读的作品!每每看完一本书后都有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领悟世界的感觉,我的内心是充盈的,心灵如接受过洗礼一般变得更开阔!


  9


  《古文观止》


  讲述人:许其民


  自我记事起,就依稀记得爸爸常在一个旧衣柜里拿出一本本书来给我讲故事,教我念唐诗。印象中爸爸常拿着一本封面印着青花花纹的《古文观止》教我诵读,我似懂非懂地跟读着,只觉得那依依呀呀的话语里藏着无穷的秘密。上小学后,哥哥的那一木箱小人书深深吸引了我,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所感染,我为《三毛流浪记》中三毛的悲惨命运深感同情,也为《阿凡提的故事》中阿凡提的聪明机智拍手叫好。在小木箱里,我找到了童年的乐趣。真正大量阅读是从读师范的时候开始的,每遇到自己喜欢的,便如饥似渴地捧读着,从《情趣小品》到《百家争鸣》,从《素描起步》到《罗丹艺术论》,从《花季*雨季》的感性体验到《品味人生》的理性反思,它们见证着我的成长历程。


  10


  《芥子园画稿》


  讲述人:赵小糖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准确的说是一本画册《芥子园画谱》。因为我一直很喜欢画画小时候都是瞎画,爸爸也没在意反而逼着我练习书法,我非常不情愿。长大后跟老爸交涉多次,老爸才恍然大悟一般,有一天老爸翻出一本泛黄的《芥子园画谱》,告诉我,这是他的爷爷留下来的,还说家里原来最有远见的人是曾祖父。


  我开始走上了画国画白描的道路,后来发现我应该感谢老爸,很多笔法和书法是有相似的!果然书画是一家也感谢老爸把这本老书保留至今!


  11


  《席慕蓉经典作品》


  by 席慕蓉


  讲述人:杨yc


  我的父亲最喜欢读字帖。他爱写毛笔字,现在还开始教别人写毛笔字。他常说的话是我是他女儿他却没有好好教我。我小时候和他关系并不和谐,他偶尔会打我,而我很记仇。后来长大了,我对我们之间有过的争吵已经释怀了,可他还常常后悔自己年轻时脾气不好。我的母亲最喜欢读台湾散文,她以前经常抱怨******借走了她的《罗兰小语》就没有再还给她。


  以前网络不发达,消息也不畅通,她从席慕容的散文里认识了芭乐,一直以为是台湾独有的水果品种。后来我去福建上学后,放假回家时给她买了很多番石榴,她起初不乐意吃,这就是芭乐啊,我说。她将信将疑地才吃了一颗,嘴里还念念有词说这样啊,这就是芭乐啊,福建就有啊。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


  讲述人:君念


  这些年,我的很多书遗忘在中国,都放黄了。我买的席慕容的书也在,父母都不读的。翻开看看,有一本竟是老公买的。书的扉页上还有他的批注:购于北大书店,此时正濒临经济危机。我不由得翻到书的背后看看价钱,赫然标着:1.95元。晚上打电话给老公,和他提起这本书,笑他当年这么便宜的书都要封嘴才能买得起。他在电话另一端慨叹:"学校食堂三毛钱就是一顿饭。"看来老公省了七顿饭换了这一本书。我问他:"吃饭重要,还是读书重要?"他立刻回应:"当然吃饭重要。别老怀旧了,怀旧说明你老了。"我真的老了吗?是的,也不是。我把自己找到的笔记,一些珍爱的旧书背回美国了。出境过秤时,恰在允许携带行李重量线上,刚好50磅。


  12


  《水浒传》


  by 施耐庵


  讲述者:唐麦兜


  我成长的时代,书籍并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所以我的读书,就是有什么读什么。10岁的时候,发现父亲书台上有一本水浒传,于是就拿过来读了。尽管好多字都不认识,也还是读得心花怒放义薄云霄啊!读这本书的时候,每天回家,都高声叫一声:小二!切二斤牛肉、一只嫩鸡,再烫一壶好酒……感觉自己已经是绿林好汉似的。就这样,从10岁至今,我把水浒传读了6遍之多。还是因为父亲,我知道了张恨水,他的作品基本都读过。长姊大我十几岁,她怕我偷看她的书,出门时故意把书包挂到好处,某天我趁家人都在午睡,就搭着梯子上到阁楼,把姐姐收藏的鲁迅书和医学解剖等一网打尽全翻了一遍,从此爱上了鲁迅至今。并且通读了一遍内科学和内科临床等等,以致于而今,我成为一位经济学教授,却较为了解医学知识。


  13


  《汤姆·索亚历险记》


  by 马克·吐温


  讲述人:黑眼圈的胖达桑


  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是《汤姆·索亚历险记》,那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除了课本和辅导书以外的书,当时是老师推荐我们的暑假阅读书目,但是老师没有强制要求买,直说家里有条件的可以买,当时自己虚荣心作怪,不想被同学看不起,不想让同学知道我家庭条件不好。


  所以,暑假的时候跟爸爸说,老师要求必须要买,爸爸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工人,也因为没文化,所以职称考试老是考不过,工资老是涨不起来,所以,他虽然不知道那是小说,总以为老师让看的,一定是对学习有用的,就帮我买了。


  依旧记得那本书价格是十二块钱。而我爸爸那会儿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钱。现在,爸爸已经不在了,我也记不得那本书的内容了,可是从那本书开始,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14


  《小二黑结婚》


  by 赵树理


  讲述人:皮肤病腰腿疼


  从小我就很喜欢读书,因为我小时候爷爷家有很多藏书,所以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早已经记不清小时候读了哪些书,只记得稍微大点了,四叔在师范上学,他的有些课本也被我读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有赵树理这个人,觉得他写的很接地气,亲切,自然,流畅,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二黑结婚》。由于经常在家读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能背诵并且默写出四五年级的诗甚至短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武侠小说风靡一时,我这近视眼就是五六年级看武侠小说太入迷造成的!无奈,六年级的时候我不得不戴上了近视眼镜,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戴眼镜的人还很少,我的眼镜甚至还被偷过好几次,哎。


  初中的时候也是不好好学习,反而抱着红楼梦和水浒传看个没完,这样一来,学习成绩肯定不怎么样,但却养成了读书看报写文章的习惯,到现在还是订阅了大量的书报,尽管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可我还是喜欢看纸质的报纸和书籍,那才给人看书的感觉呢,总觉得看电子书找不到读书的感觉!如今人到中年,越来越感受到多读书有多么的重要!书籍不只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能改变我们的,命运更是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读书的过程并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是真的苦!所以我经常叫孩子多读书,多学习,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稳赚不赔的!


  15


  《平凡的世界》


  by 路遥


  讲述人:三月


  我的家庭阅读史我读初中的时候,哥哥读高中。有个周末他回来带本好厚好厚的书,书上的字很小,我翻开来看,发现名字叫《平凡的世界》。一开读,便一发不可收拾。书中的孙少平和孙兰香,出身农村但勤奋读书。而这种关系像极了当时我和我的哥哥,同为种地的穷苦孩子,同走在读书这条道上,他们兄妹就好比我们兄妹黑暗求学路上的摆渡人,点亮并鼓舞着我们。


  这书我和哥哥一起不知看了多少遍,我看着看着,读到了高中,看到书中孙兰香通过努力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大受鼓舞,决心也要像她那样做个有出息的农村姑娘。从此,《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便伴着我直到高考结束,而我也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现在一看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就想到了和哥哥一起读书的日子。


  16


  《窗边的小豆豆》


  by 黑柳彻子


  讲述者:透过指缝看风景


  说起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当属《窗边的小豆豆》了。这本书是女儿看过后硬推荐我看的。我想:我每天那么忙,哪有闲心读那么厚一本书。后来,女儿每次一放学就问我看那本书没。一次次的询问,使我感觉到她有一种读了一本好书,却无人倾诉的寂寞。


  于是,我一有空便拿起那本书读几页,读着读着,心灵便被深深的震撼了。也许我跟女儿的感受并不一样,小孩子看,会以小豆豆的视角看,她会觉得一个调皮、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孩子也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而我更多的却是被校长和豆豆妈妈的言传身教而感动,以及日本教育对孩子的爱和包容。有时遇到我闲暇时,她会翻到其中一章,说:妈,你给我读读这几页吧,我读的不太明白。


  我便欣然同意。虽然我读得并不是有声有色,但孩子却听得津津有味,还说:妈妈读书最好听了。有时读着读着,她还会就着故事情节与我讨论几句,每次的阅读氛围都其乐融融,幸福满满。与孩子一起共同读一本书,享受着爱与陪伴的温馨感觉,这份爱能让我和孩子一生都记得。


  17


  《杨家将》


  讲述人:随风


  冬天的夜晚是漫长的,冬天也是农民一年中最闲暇的时候,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就是依偎在父亲身边听父亲讲故事。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一碟酸菜或者是一小碟可以数得清的花生米,最好还有自家酿的苞谷酒。


  母亲也坐在煤油灯旁边,"哧啦啦"地纳着鞋底。父亲在煤油灯下拿着一本书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读书。父亲给我读得第一本书是《杨家将》,当父亲读到"杨家将"大败敌军,父亲是亢奋的,声音洪亮,那头啊一直往后仰,一直往后仰……当读到被奸人所害,父亲的声音是嘶哑的,声音透着委屈、无奈、痛苦!特别是读到杨继业兵败,至死不投降一头撞死以身殉国,父亲的声音越来越低,我明显的看见父亲眼里泪花闪现。


  我也哭了,那时候我心里发誓长大也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我要杀尽天下坏人!《杨家将》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小说,它让我明白善恶、忠奸、家国情仇!感谢父亲让我爱上了书,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与书为伴,有书相伴,生活是温暖而充实的!


  18


  《苦菜花》


  by 冯德英


  讲述人:杨立伟


  因为父亲酷爱读书,我们几个孩子也都是书迷。但在我们刚会读书时,******就开始了,家中的书都被烧掉或卖给收废品的了。不久,一种读书方式悄然产生,就是朋友同学间互相借书、换书看,当时大量中外名著以各种形式流失到社会上,在喜欢读书的人之间偷偷流传,比如,姐姐借到一本《苦菜花》,她读完了告诉我,"明早就还,今晚你看吧。"我就一夜读完。


  我借来一本《烈火金刚》,也是自己先读完,快还时给姐姐看。越是好书,借来的时间越短,有的书很可能是在借阅时中途转手,为了换书看,有时候只能后半夜读到天亮。我曾经一天一夜读完三部长篇,练出了一目十行和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本领。我们如饥似渴地兼收并蓄着能接触到的一切书,也读过手抄本。那时最引起我兴趣的书,当属《三国演义》和《西游》、《水浒》,外国名著《大卫·科波菲尔》,还有儒勒。凡尔纳的科幻系列小说。******十年,我们就是这样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在******结束恢复高考后,已经下乡五年的我还能考入正规大学。感谢书。


  19


  《射雕英雄传》


  by  金庸


  讲述人:羊仔


  小时候,奶奶家买了一本射雕,他们看完了,我跟着看,大家交流,爷爷还会认真把江南七怪抄下来。大学时候很喜欢鬼吹灯,就把鬼吹灯推荐给家人,然后爷爷奶奶姑姑都看了。姑姑看完了余罪,推荐给奶奶,奶奶看完以后推荐给我,在网剧还没出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余罪就是来自她们的推荐,算是慧眼了,后来看了,非常喜欢,微信告诉常书欣,我们全家都很喜欢余罪。


  给奶奶推荐步步惊心,现在奶奶已经入坑,天天在看穿越,有时候笑她,她说,年纪大也可以有少女心啊。爷爷很喜欢往事并不如烟,看了好多遍,我终于也看完了,去告诉他,他很高兴。


  讲述人:唐古拉


  给我印象最深,最喜欢反复阅读的书,当属金庸的武侠小说了。我家老太太只上过一年小学,勉强认得几个字,在八十年代时不知从哪淘换来一本掉了封面的射雕,居然也能看懂,又给正上小学的我看。我一看就上瘾了。再后来,有了广播版,又有了电视剧,但是我还是更喜欢看书。金庸的武侠小说,对家国,爱情,侠义,承诺等等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武功招式反而不是最吸引人的了。爱国,忠贞,守信,这些都是他的大多数作品的主题,值得一读再读。


  20


  《红楼梦》


  by 曹雪芹


  讲述人:奇迹缔造者


  这本书是我过10岁生日时妈妈给我买的,我小的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故事,正是有这样的熏陶,我非常喜欢看书,听说《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我早就想拜读了,妈妈送给我这本盼望已久的书,使我欣喜若狂,我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它,并翻到目录就是一行醒目的黑体字《红楼梦》,《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它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于是,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闲余时,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读到高兴之处时,我会喜出望外,读到文中精髓时你会觉得妙不可言;读到贾宝玉与林黛玉分离时,不禁为他们感到十分惋惜,品味王熙凤这个人物时,感到她既聪明、能干、要强,但又狠毒、泼辣、善弄权术,唯利是图……,我在读着书,书仿佛也在读着我,真是心情随着书而变化啊!《红楼梦》这本书,真是生活中的一部百科全书。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谁最贫穷(二)  (2019-2-13 11:6:8)

谁最贫穷(一)  (2019-2-13 10:19:56)

《南方姑娘》  (2019-2-11 10:35:58)

《衣服别乱扔》有声小说  (2019-2-3 11:29:37)

《革命的春节》  (2019-1-31 10:25:54)

初恋就像指尖的烈焰  (2019-1-29 10:52:9)

《最神气的情书》  (2019-1-29 10:46:33)

一起看小说,打破无聊的生活  (2019-1-28 10:34:49)

《记忆中的凌冽花香》  (2019-1-25 10:36:52)

《这招不管用》  (2019-1-25 10:27:6)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