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18
04

文学批评需要回归文本

    互联网的普及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便利的工具,文学批评也不在是批评家们的事,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对该文学作品的看法,对于某些人来说,懂得文学批评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就是语文教师,特别是中小学生语文教师。因为语文这个学科,跟文学枝连着枝、根连着根,倘若没有一点文学批评的常识,那是难以入语文之“门”的。


    语文这个学科跟文学枝连着枝、根连着根,除却了语文学科包含了文学作品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文学作品、评价文学作品,影响着如何看待语文、评价语文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等问题。由于不同时代的文学批评的观念和思想是不同的,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当了解时代的文学批评观,由此来改革语文教学工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最近,读了一组关于文学批评的文章,如刘艳《文学批评的“远”和“近”》《文本细读:回到文学本体》,陈晓明《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等,对于文学批评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一组文学批评的文章,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文学批评要指向文本细读。


    文学批评经历演变过程。陈晓明《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一文中,回顾了文学批评历程,大致勾画了文学批评的历史:在中国,长期以来,现代观念性批评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其间有这样那样的思潮出现,比如有新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但终究没有形成气候。


    文学批评需要回归文本。陈晓明《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一文指出:“今天中国的文学批评还是论述性的、阐释式的,这并没有什么错,问题在于,如何以文本细读为肌理来展开论述和阐释,这是重要的环节,或者说基础。”在陈晓明看来,文学批评必须基于文本的细读,才能得到真正的论述和阐释。


    文学批评回归文本缘由。那么,文学批评为什么要回归文本?回到文本的细读呢?刘艳《文学批评的“远”和“近”》说:“距离文学本体过远,不能‘入乎其内’,导致文学批评基本功缺失、职业判断失焦。”不回归文本的细读上,文学批评只能是隔靴搔痒,或是装腔作势,说大话、空话蒙骗他人,也欺骗自我。


    文学批评如何回归文本。文学批评要回到文本,这是重要的课题。刘艳《文本细读:回到文学本体》指出:“文本细读很有必要而且非常重要,已无疑问。但是,重视文本细读,就能够真正回到文本、回到文学本身吗?”“文本细读要回到文学的本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看来,写作与批评,都先要回到文学的‘叙述’上面来。”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批评与其说是回到文本细读,倒不如说是回到文本的叙述中。


    文学批评要回归文本,正如刘艳《文学批评的“远”和“近”》所言:“回归常识,从最基本的文学要素如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着手,探讨作品价值和文学问题。”既从文本的层面,回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回到形式和结构。


« 上一篇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