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18
05

众多文学大家集合研讨新网络文学的发展,谁能做新网络文学的“引渡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文学高速发展,截止到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已经拥有3.78亿读者,700余万作者,每天新增1.5亿字。如此盛况让网络文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每天都有大量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出现,但是随着网络文学洪流的不断涌动,也面临着一些难题,新网文时代,人们如何真正实现从“旧网文时代”走出来,谁又能成为“新网文时代”的引渡人呢?


  1998年,国内的电子公告栏(BBS)上出现了一位来自台湾地区作家痞子蔡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网络文学”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狂奔”的20年中,网络文学凭借其庞大的体量和受众,以及它在新文艺发展方向、文化产业支柱等方面所体现的重要分量,实现了从边缘草根到主流中央的角色位移。随着国家《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陆续出台,一个以“精品化”为核心诉求的“新网文时代”已然开启。


  “新网文时代”,人们需要怎样的精品文学?如何真正实现由“旧网文时代”向“新网文时代”的过度?如何加速传统文学与新兴网络文学的融合?在种种疑问之下,一场主题为“传统与转化——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的网络文学研讨会引起了行业的关注。


  不同于传统正襟危坐的纯学术讨论,此次研讨会齐聚了网络文学大神——月关,钻研网络文学多年的知名学者、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北大网络文学研究领域专家、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深耕网络文学产业十年之久的掌阅科技副总裁王良,掌阅文学副总经理谢思鹏以及北大中文系的师生。貌似“混搭”的研讨阵容,实则覆盖了目前网文生态圈四大主体——写作者、研究者、开发者以及读者。“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成了本场研讨会的核心话题。


  新网文时代呼吁新精品文学


  新网文时代,“精品化”成为了网络文学转型的关键词。这一点,掌阅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良深有体会。


  “从行业的角度去看,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更多是遵循商业的规则。所以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同质化严重、作品良莠不齐等。但它在野蛮生长过程当中,其实也有很多特别优秀的东西出来。到了今天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系统的归纳总结,帮助行业从原来的野蛮生长过度为规范生长。”王良说。


  事实上,早在2015年,掌阅、阅文等网络文学的头部平台都开始了精品化转型的探索之路。而在王良看来,新网文时代需要的“新精品”网络文学应当具有以下四项特征: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文学性、广泛的受众面以及充分的商业价值。


  尽管精品化已经成为网络文学行业的共识,但就当下而言,虽然网络文学的作品绝对数量在增长,但是质量却没有与之同步,目前可以称之为“精品”、“经典”的网络文学作品寥寥无几。另一个现实是,在资本的卷挾下,网络文学创作环境日益浮躁,这也给网络文学的精品化转型带来了挑战。


  网络文学“精品化”亟待“引渡人”


  中西方文学的发展经验告诉世人,“精品”文学是可以被形成的,这一形成过程是作者、读者、以及文学评论者三者角力的结果。然而,理论上的“应然”并不等于现实中的“实然”,在邵燕君看来,目前中国的文学评论和网络文学,是两个相互封闭的体系。


  “文学批评是相对封闭的学术生产。而网络文学有自成一体的消费、生产体制,更文、订阅、打赏等各种繁多粉丝投票的评价机制。我们谈同一个作品和同一个问题,彼此谁都听不懂,彼此不知所云,这就是不同系统的基因隔膜。”邵燕君说。


  针对这一矛盾,邵燕君提出了“学者粉丝”的概念,让他们成为网络文学与文学评论的桥梁,成为网络文学精品化的“引渡人”。


  邵燕君定义的“学者粉丝”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网络媒介、在融合媒介中成长。天然携带着不同的文化基因,有印刷文明的、网络文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二次元、三次元文化的,他们是网络时代第一代原住民,他们看着网文、动漫、玩游戏长大的,他们上了大学,读了硕士、博士,他们是粉丝,他们也是学者。只有这样的“引渡人”才能打破两个封闭体系的话语差异,真正实现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的深度结合。


  “学者粉丝”入场 打造网络文学“引渡”新范本


  与传统文学中作者一方主导全部创作过程不同,网络文学是作者与读者密切互动的产物。读者的评论和批判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内容与走向。


  网络文学的这一独特属性给文学评论者提出了“入场”评论的新要求,一方面,评论者首先要成为读者,甚至是粉丝,评论的过程要伴随作品成形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评论者也要保持评论的专业度,对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引导和影响。


  在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看来,对于网络文学的评论和研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一是研究人的心理学方法,包括男性、女性“爽快感”的转换和运行机制,以及神话原型研究;二是文体研究;三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研究网络文学给了我们重新建构文艺网络的机会。”


  研讨会上,由北大“学者粉丝”组成的“北大点评团”就将网文大神月关的小说创作放到古今中外文学史的脉络里进行定位,进行品评,从内容作品的创新表现说到网络历史文学的创作思路,从文学经典潜质的挖掘讲到商业读者的市场角度,点评辛辣,入木三分,用多元化视角开创了网络文学评论的新模式。


  由掌阅与北大共建的“北大原创人才基地”也在研讨会当日揭牌,并为北大学生设置颁发了“网络文学批评实践奖”和“原创文学奖”,鼓励“学者粉丝”积极“入场”,为网络文学提供更好的批评和助力。在不久的将来,线上“北大点评团”还将以蓝V身份入驻掌阅APP,探索网络文学“入场”评判的新模式和新可能。


  新网文时代已来,但精品化仍任重道远。在旧网文时代如何向新网文时代过渡,如何让文学评判“追赶”上网络文学发展脚步等问题上,掌阅和北大的创新跨界或许能给业界提供一些启示。


« 上一篇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