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1
12

电影《长津湖》背后历史4:中美武器差距有多大

接着讲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战役啊,之前讲到九兵团接到命令火速进入朝鲜,在长津湖地区穿插机动,已经对美国的陆战一师、陆军第七师三十一团级战斗单位啊等精锐主力呢实现了分割包围。而美军还完全浑然不知长津湖战役就这样一触即发。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长津湖地区迎来了极度严寒、风雪交加的一天,夜间温度降到了零下四十度。

随着天色渐暗,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这几个美军据点上头,美军士兵呢纷纷回到营帐里躲避寒冷的天气。他们吃饱穿暖,晚上睡觉还有羽绒睡袋啊。但是即使如此,仍然被这个极端严酷的天气折磨得叫苦不迭。而就在他们营地周围的高山上、雪坡上,九兵团二十军、二十七军的十万战士已经进入了战斗位置。其实九名团呢还有一个二十六军,但当时呢是被宋世伦将军留作战略预备队,没有在第一时间投入战场。天黑以后,乘着夜色的掩护,志愿军战士开始向美军营地发起了冲击。

在影片长津湖啊这一段的表现是数以万计的我志愿军战士潮水一般涌向敌军阵地啊,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观众的误会啊,认为我军呢是简单粗***的人海战术考学的数量来压制敌军。其实完全不是啊九兵团作为我们三野的王牌,是训练有素,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主力部队。他们冲锋的时候呢大多采用三个人一小组的这种三三制战术,编队互相支援,互为犄角。这是经过实战检验啊,轻步兵最高效的战术阵型,绝对不是这种无脑的人海冲锋战术。那抗美援朝战争其实有一些照片能够清晰的看到,志愿军采用这种三三制的战术编队啊,回头来再讲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军要采用夜袭呢?

这实际上是由于当时双方******装备巨大的差距,决定了美军陆战一师是满编的精锐部队。他配备了一百多辆坦克,一百门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其中包括了155105口径的榴弹炮。那小一些的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就不说了啊,轻重机***更是每个连的标配。而我们九兵团呢虽然原本也配备了少量的这种大口径火炮,但是由于我们运输能力的不足,再加上美军的空袭,这些火炮根本就没法拉到朝鲜前线去。所以九名团呢只是配备了少量迫击炮的轻步兵,配发的机枪数量和对手也完全不能比。再退一步讲啊,就算是单兵配饰的******呢,我们也还是五花八门的。万国造。即便是九兵团这样的精锐主力部队,也没法完全统一******知识。比如说电影当中,如果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九兵团的士兵呢使用的武器是各式各样的。有日本原产的三八大盖啊,就是三八式步***。

这是当时我军的主力装备,主要是来自于抗日战争,从日军手中缴获,包括我们缴获了日本在东北设立的兵工厂,也能够生产一部分。

然后你能看到我这是使用波波莎冲锋枪,这是苏联生产的武器。那段奕宏饰演的这个营长呢,他操作过巴祖卡来打美军飞机,这个巴祖卡实际上是美国造的火箭筒。我军在朝鲜战场初期使用了不少巴图卡,主要是用来打坦克。那我军使用的美制武器呢,除了把杜凯之外,其实还包括著名的汤姆森冲锋枪,而自然都是从国民党军手里缴获的嘛,运输大队长功不可没。但是后来啊我们自己在巴图卡的基础上仿制了五一式反坦克火箭筒。这在一九五一年之后也开始装备志愿军了。但是在长津湖开战的时候,这个第二次战役还没有。所以当时呢我军的装备是五花八门的,万国造,而且没有重炮支援,火力上和美军呢是有代差的。还有一个更知名的问题,那就是制空权。一到白天,美军飞机完全肆无忌惮的提供空中支援,我军就相当被动。这其实就是我们志愿军啊。

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就是武器装备和火力的代差。

说实话,现代战争里,武器装备的水平是构成战斗力极为重要的因素。双方装备如果有代差,那实力肯定是严重失衡的。咱们之前讲过驿站啊,索姆河战役的时候,德军的火炮和当时刚刚出现的重机枪,让英军一天就阵亡六万人,这就是武器代差的威力。

也正是因此,我们今天会非常重视科技强军,要让我们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那回到长津湖,我们志愿军当时面临的就是极端不利的局面。武器装备上立体作战上,我们和对手都有代差,所以只能采取夜袭的方式,就是为了尽可能用夜色来抵消对手的装备优势啊,毕竟航空兵当时在夜间出动呢还是有不少的限制。而重炮在夜间的火力支援视线也会比较差。

那么在夜幕中呢,我军向着美军阵地发起了冲锋。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对手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准备之前讲过啊,陆战一师的师长史密斯少将是个非常谨慎的职业军人。在他的指挥之下,美军呢在营地周围都布置了防御阵地,用铁丝网、地雷探索照明弹等等组成了防御体系。而在营地外围的小山坡和高地上,也都布置了警戒少尉或者是阵地。所以我军夜袭开始之后呢,美军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照明弹马上就亮起来了,机***甚至是火炮,很快就开火,发起了反击。

但是我们志愿军将士是极为勇猛悍不畏死的,向敌人阵地不断的发起冲锋,也成为了美军士兵非常恐怖的记忆啊。有参战美军老兵的回忆录描写说,志愿军战士像冻僵的原木一样摇摇晃晃的,但却坚定的在加速在冲锋。

要知道在发起进攻前呢,不少九兵团的志愿军战士已经饿着肚子,在刺骨的雪地里头埋伏好几天了。这些战士武器装备落后于对手,吃不饱穿不暖,完全是凭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在和敌人拼杀。

那么二十七日夜里的战斗呢,主战场是长津湖西侧,最靠北的美军据点柳滩里和长津湖东侧的新兴里。在柳滩里呢,志愿军连绵不断的勇猛冲击,让美军逐渐啊无法抵挡,不得不放弃了好几个外围高地撤退到柳潭里的中心营地。根据美军的战士记载,在某高地阵地上,一个陆战一师的满编连队啊,面对志愿军前赴后继的进攻,两百多个人被打的只剩下十几个人,不得不仓皇的撤回柳滩里。而在中心营地的美军呢只能凭借坦克和重型火炮的火力优势建立起这个环形防御阵地苦苦支撑。

那按照九兵团指挥官宋世伦将军的设想,原本是打算先攻下最北面的两个美军据点,就是柳谭里和新青里,然后向南进军,吃掉陆战一师的前线指挥部下碣隅里啊。最后呢围点打援还可以收割一波前来增援的美军有生力量。因此呢除了安排二十军的几个师主攻柳潭里二十七军的两个师主攻新兴里之外,他还安排了部队大范围机动穿插向南,切断了下节雨里和柳潭里的联系,以及下节雨里向南撤退的线路。这个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二十七日夜间的战况非常激烈,虽然我们把美军压缩到了柳潭里的中心阵地,但却没法在夜间吃掉对手。这里头呢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的情报有些偏差。事先预判呢在长津湖地区只有美军三个团左右的兵力,结果交起火来才发现美军是陆战一师的大部和陆军第七师的三十一团级战斗单位都在这比之前想象的兵力要多得多。而我们先打的柳潭里呢,又恰恰是陆战一师驻扎兵力最多的硬骨头,这都是打起来才发现的情报。第二是战前我军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冻伤减员,战斗力受损。第三呢是我军在夜间作战的协同指挥上严重受到了通讯条件的制约。啊,当时我们前线的电台呢非常的紧缺,只有团以上,甚至是师以上的单位才配电台啊,正好长津湖。这个电影呢也有护送电台的情节。那我军营以下级别的部队呢,没有电台作战指挥,全靠吹军号传递信息和命令呢全靠通讯员一双腿来跑。这对于指挥协同以及。

作战当中的灵活应变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还有一点呢,就是对于美军最精锐部队的战斗力,我们开战之前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清楚。交战当中我们才逐渐摸清敌人强大的火力战术能力和顽强的作风。要客观的讲啊,陆战一师作为美军最精锐的王牌,被称作美利坚之剑,战斗力是远远超过九兵团在解放战争中遭遇的对手啊,就是国民党军的主力的。

那在讨论战争历史的时候呢,我们一方面不能够盲目夸大吹捧对手,妄自菲薄,但也绝不能罔顾事实,贬损对方的战斗力。

其实恰恰是强大的对手,才衬托出志愿军战士伟大功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那以上这几方面原因综合起来呢,导致我们在第一晚的夜袭,没有能够歼灭柳谭里和新兴里的敌军。

那么一旦坚持到破晓天一亮,美军的救星就来了。因为对我军的空袭呢就开始了。当时美军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从陆基机场和航母上起飞,大量战机白天对我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我看过一个纪录片啊,是志愿军的老兵,他数了一下,说一白天美军的飞机对我们志愿军的阵地进行了十四波的轰炸。那美军立体作战的优势在白天是充分展现出来的。所以一到白天呢,我军就只能全面后撤,都到雪地森林山洞里头分散隐蔽躲避空袭和美军的重炮火力。但是美军方面靠着自己的环形防御阵地,依托强大的火炮和坦克火力,也能够在白天确保自己营地的安全。那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瞬眼军的指挥官呢也必须迅速调整部署。由于发现我军没有办法一口吃掉敌军,宋世伦将军呢决定改变战略,集中优势兵力。

个个击破,于是九兵团把战略重点转向了长津湖东面的新兴里和南侧的下碣隅里。而下碣隅里正是陆战一师前线指挥部所在地。

« 上一篇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