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18
04

天才与普通人的差距在哪里,看马斯克、爱因斯坦、乔布斯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天才与普通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取得令世界都瞩目成就的天才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自负独立、理想主义、以及厌恶被制约,今天我们通过剖析马斯克、爱因斯坦、乔布斯的性格特点来辨别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


    Melissa Schilling 在新书《Quirky》******深入分析 8 位著名人物:提出《相对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美国发明家班杰明·富兰克林、企业发明家伊隆·马斯克、与比尔盖兹齐名的怪杰发明家迪恩·卡门、天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居里夫人、灯泡大王爱迪生、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


    毫无疑问,这几个人几乎都以“超越人类”的想像力与耐力在不同领域上贡献惊人成就,也很难想像现代有哪家公司能雇用他们任何一个人。这些创意天才都具备的一个明确特征是:每个人皆以各自方式成为独一无二的怪人。他们常常违背规则,显然这对企业没有太大帮助。


    因对金钱、法律事务漠不在乎而被夺走绝大部分革命性专利的传奇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就是天才怪人的典型例子,他曾详细描述过他的灵魂伴侣是鸽子,他厌恶任何球状物体;生命结束前他出现许多怪异行为,比如进入食堂前一定要绕着建筑物走 3 圈,而且形状不能被三整除的食物他不吃。


    Melissa Schilling 告诉 CNBC 制作团队:“尽管这些天才们在不同领域、不同时间点上发光发热,也另有些我们模仿不来的特长(比如马斯克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但他们有明显共通点,比如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高度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愿意花时间独立思考等。”在一般人身上难找到的特质与经历,是他们成为突破性创新者的原因。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根据国教院双语词汇解释,自我效能由心理学家 Albert Bandura 提出,指个人对自己具有充分能力完成某事的自信心。自我效能与个人拥有哪些技能无关,而是自我判断的能力,决定了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思维方式、以及情绪反应。


    高度自我效能的人,能够增加个人与整体的成就与利益,他们会将困难任务当作磨练,面临失败时,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或缺乏知识技能,这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但低度自我效能的人面对困难任务会首先怀疑自己能力,先考虑自身缺点与面临到的阻碍,列出各种可能导致负面结果,而不是去思考克服困难或成功的方法。


    确实发明家都有让人啧啧称奇、不可思议的高度智慧,但单凭智力并不能连续不断带来点子,势必还有其他共同点让他们变得比常人古怪、拥有比常人更猎奇的判断力。而据 Melissa Schilling 分析,乔布斯、爱因斯坦、马斯克有三大共同特征:自负的独立性格(self-sufficient)、理想主义(idealistic)、以及厌恶被制约。


    首先,这 3 人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分离感”。当马斯克还是个小孩时,他是班上个子最小、经常被欺负的“超级书呆子”,加上家庭常搬家,马斯克去过 7 所不同学校就读,因而难建立牢固的社交关系──最后他在 12 岁编写销售了他人生第一部电子游戏。其实书呆子比你想像的还要有信心,他也知道你正在耻笑他,而你的耻笑丝毫不会影响到他。


    至于乔布斯?他固执又有点粗鲁的个性也让他难以维持亲密友谊,他是天才,但他也非常木讷(可能会让你尴尬的那种);那爱因斯坦呢?好吧,这位离经叛道的世纪天才自己曾说过,他从来不曾全心全意对待他的国家、朋友、至亲家人,他唯一未失去过的是距离感与孤独感,他一直是人生道路上萧索的旅行者。


    Melissa Schilling 表示,这 3 人深刻认知到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所以他们也不遵守规则,即使遭遇批评也泰然处之,只大胆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坚持下去。


    其次,乔布斯、爱因斯坦和马斯克在个人职业生涯中都表现出理想主义。乔布斯想要彻底改变电脑思考的方式,爱因斯坦希望找到宇宙如何运作的简单真相,而马斯克不只希望人类完全脱离化石燃料,还想前往火星建立殖民地拯救可能在未来濒危的人类。


    他们有理想、又有动力去做这些事情,所以他们只会更加努力工作,面临批评时也能坚持自己目标。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乔布斯、爱因斯坦和马斯克都来自富裕家庭,这也是促使他们产生放手去做的养分来源。


    第三,这 3 人都对正规教育感到恼火。虽然爱因斯坦于数学、物理方面极有天赋,但他热爱挑战权威、三不五时和老师发生摩擦、还是上课迟到大王,老师们大概都认为这就是一坨叛逆又扶不上墙的烂泥(然后疯狂当掉他)。


    布斯也有过人智商,他在小学四年级就参加高中十年级考试,而他上大学中途辍学,但这并不代表他离开校园,相反的,乔布斯继续留在学校上他有兴趣的课程;马斯克更不用说,凭着惊人记忆力披荆斩棘,上大学时他基本上很少上课而是直接参加考试。


    但这些例子不代表正规教育不重要,也不能断定他们并没有从正规教育中受惠,但能肯定的是,这些天才都看到了正规教育的制约结构,并且直截了当的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上一篇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