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18
02

如何辩证看待三国演义与正史的区别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部章回体小说、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意义无需多言,每一个读者在这部小说中理解领悟到的家国天下、忠孝情义、智计谋略都千差万别。在前天举办的十月文学院“名家讲经典”讲座第四场活动的现场,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与众多三国粉丝一起在《三国演义》的鼓角争鸣中谈古论今。“《三国演义》是一部经世治国之书,是一部有情有义之书,也是一部男人必读的大书。”孟繁华还特别谈到了这部经典历史名著的另外一大意义,“它对于推动小说的整体创作和提高小说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很大贡献。”


  看总体 历史本身是历史学家的历史,历史就像一个口袋,是历史学家把它装满了材料,何况《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


  《三国演义》是虚是实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对于它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很模糊。“陈寿的《三国志》是《三国演义》创作最基本的材料,但这里有虚构。”文学创作和历史真实之间一直是讨论不清楚的关系,“三国的历史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件,那么多人物,无论是陈寿还是罗贯中,他们为什么只选择了这些事件和人物,这里有没有遮蔽和删除呢?当然有,遮蔽和删除本身就是虚构的一种形式。有的东西发生了但我认为不重要,不是虚构的一种形式吗?所以,历史本身是历史学家的历史,历史就像一个口袋,是历史学家把它装满了材料,何况《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小说本身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虚构和想象。”


  《三国演义》推动了小说地位的提高


  在中国古代,文的地位最高,比如经史子集,其次是诗,而小说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小道。“过去市井小说特别多,明清的时候冯梦龙、施耐庵写的小说基本都是市井小说,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这个东西怎么能是了不起的东西呢。而《三国演义》继承了诗***传统,以‘滚滚长江东逝水’开篇,此外还有很多诗。第二,这部小说塑造的四百多个人物中有几十个主要的人物都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它也几乎是被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最多的一部小说。第三,罗贯中对于三国的描述和整体氛围的把握非常准确,曹魏是一个博大精深、兵多粮广的地方,东吴是一个儒雅锦绣的国家,刘备的蜀国多情重义,用现代的批评语言来讲就是差异性,这都是《三国演义》了不起的地方。”


  《三国演义》影响当代文学创作


  孟繁华的研究领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国演义》是古典小说,这二者之间的反差正是“名家讲经典”讲座想要达到的效果——不一定由古典文学的专家讲解古典文学经典名著,这是一次文学课,而不是非常专深的学术课。“《三国演义》到三十六回的时候诸葛亮还没有出现,三十七回刘备领着关羽和张飞去三顾茅庐。但写诸葛亮的时候先写诸葛亮住的地方,山不是很高,但非常雅致,地不是很大,但非常平坦,水不是很广阔,但是非常澄清,这肯定是高士住的地方。现在的小说很少有景物描写,急着讲故事,着急推进情节。《三国演义》不仅有景物描写,还有古风,比如讲诸葛亮的身世,写得诗情画意。”抗战文学作品中也有《三国演义》的影子,“《三国演义》中有‘五虎上将’《铁道游击队》也有,《烈火金刚》也是五个英雄,《三国演义》不仅在民间源远流长,对我们的文学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


  讲个体 《三国演义》讲的是三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在孟繁华的讲述中变成了三个人物——曹操、诸葛亮、关羽,他将这三个人总结为“三国三奇”。


  曹操 不需要给他翻案


  “很多人一直把小说和历史比照着来说,一定要把历史真实的曹操和虚构的曹操做比较,我觉得不要比较。”孟繁华首先讲到历史上的曹操是个听劝不专横的人,“所有的战役几乎都听从谋士的建议,只要你说的有道理他就采纳,他心胸很宽广,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大事、喜事经常哈哈大笑。但小说里的曹操跋扈奸诈,讲‘宁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些都表达了曹操的残忍、多疑,内心有很多不健康的东西。小说里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不应该混为一谈,但按照历史来翻案也没有用,郭沫若一直要为曹操翻案,可曹操最后在舞台上还是白脸奸雄,再翻再有道理老百姓也不认。”


  诸葛亮 身边都是好人


  古人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才都是扎堆出现的,而诸葛亮就是人以群分,他身边的都是很好的人。《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的片段先写诸葛亮周边的人来烘托主角。“诸葛亮的媳妇叫黄月英,一直以来大家都说诸葛亮娶了很丑的媳妇,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黄月英很漂亮,但她跟她父亲讲不要告诉诸葛亮自己是谁,就说她长得很丑,诸葛亮说丑没有关系,结果掀开盖头以后诸葛亮大喜过望,误打误撞,抱得美人归。诸葛亮最初讲三分天下,完全是预测。开始的时候关二弟和张三弟不服气,他们认为一位乡野村夫能有什么了不起,两场战役之后完全服气了,由此引出了《三国演义》的高潮——赤壁之战。”


  关羽 “忠义”也有反作用


  关羽被称为“武圣”,民间到处都有关帝庙,甚至很多饭馆里都供着“关二爷”,“关羽这个形象在《三国演义》里塑造的最成功,口碑也是最好的,当然他也有缺陷,他是忠义的代表,但同时义这个东西有时候也有反作用。”孟繁华就此展开了“华容道”的片段,“关羽质问诸葛亮这么大的战事你为什么不用我,诸葛亮说我用你恐怕你完不成,曹操必走华容道,我把你放在那个地方你肯定要讲情义把他放走。关羽当下承诺自己不会这么做,最终食言。刘备询问诸葛亮明知道这样为什么还让他去,诸葛亮说我观天象曹操命不该绝,我把这个人情给了关羽,一箭双雕的事情,关羽之后肯定会断了跟曹操的情感关系。就此完全践行了关羽重情重义的形象。”


  答疑问 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选刘备?


  孟繁华:诸葛亮选刘备就是一个字——情,这个情是惺惺相惜,英雄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情。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用真情打动了诸葛亮,他真是伯乐,识得千里马。《三国演义》将知遇之恩最大限度地放大。入仕做官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男人最重要的一个抱负,诸葛亮找到了刘备,事实上是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同。而诸葛亮愿意帮助刘皇叔统一是他个人的志愿,他再有智慧也不能预料三国最后一定会归晋,因为他不是神仙。


  蜀国人才济济,但为什么蜀国的力量一直是最小的?


  孟繁华:这也是我的困惑,三国里最能打的战将几乎都被刘备收编了,天下第一谋士就是诸葛亮。我们太爱蜀国了,从情感上我们都希望蜀国能够统一三国,但从国家实力来说曹魏确实强大,蜀国是弹丸之地,诸葛亮要突破这样一个限制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允许。历史就是这么书写的,不能假设。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  (2018-9-6 10:39:29)

蜀国五虎中为何唯独赵云能够善终  (2018-3-15 11:17:44)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